|
1 |
徐颖;邓振波;徐登辉;肖静;王瑞芬;;两种铽配合物与PVK混合体系的发光机理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年05期 |
2 |
杜俊玫;张瑞霞;陈迎鑫;;高分子化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1年03期 |
3 |
王宇峰;宋娟;关建宁;李鑫;仲慧;;新型材料用于固定联吡啶钌电致化学发光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1年05期 |
4 |
牛巧利;;金属氧化物/聚合物异质结构电致发光[J];广州化工;2011年15期 |
5 |
王明亮,张俊祥,刘举正,徐春祥;一种新型苯乙烯衍生物的光致发光与电致发光(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00年08期 |
6 |
叶开其,吴英,李艳芹,刘宇,郭建华,王悦;电致发光材料酚基吡啶硼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能[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年02期 |
7 |
印寿根,李晨曦,黄文强,何炳林,彭俊彪,刘星元,李文连;含二唑的聚(间亚苯乙烯)电致发光二极管[J];高分子学报;1998年02期 |
8 |
李文连;稀土有机电致发光研究进展[J];中国稀土学报;1999年03期 |
9 |
张梦欣,邓振波,白峰,张志峰,徐登辉,梁春军,王瑞芬;铽配合物TbY(mMBA)_6(phen)_2·2H_2O的有机电致发光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年06期 |
10 |
曾纪朝;;新型双核铕配合物电致红光材料(英文)[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11 |
刘承美,罗利玲,谭晓明,谢洪泉;PPV类电致发光聚合物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年01期 |
12 |
张占军,李经建,张波,蔡生民;多孔硅表面性质导致电致发光的进一步论证[J];电化学;2002年01期 |
13 |
孙英华,郑永珠;聚2.5二甲氧基对苯乙炔的合成和光致发光的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
14 |
白峰,邓振波,徐征,高新,李勇,徐怡庄,吴瑾光;一种新型共掺杂稀土配合物的发光特性[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年10期 |
15 |
陈芳芳,关敏,张佑专,王科志,黄春辉;一种双核铕配合物的合成、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性质研究[J];化学学报;2005年07期 |
16 |
张诚;王纳川;徐意;马淳安;;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发光颜色调节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9年05期 |
17 |
王光荣;曾和平;;8-羟基喹啉衍生物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能(英文)[J];化学研究;2009年03期 |
18 |
邱勇,张德强,刘晓喧,解志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12期 |
19 |
武霞,刘云圻,朱道本;多功能有机及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J];高分子通报;2000年02期 |
20 |
卞祖强,高德青,关敏,辛颢,李富友,王科志,金林培,黄春辉;不同邻菲洛琳衍生物作为中性配体的三元铕配合物电致发光性质研究[J];中国科学B辑;200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