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淋巴细胞归巢的比较研究
【摘要】:在脾脏的进化过程中,禽类与爬行类脾脏结构类似,缺乏边缘区,脾脏白髓由动脉周围淋巴鞘(PALS)和椭球周围淋巴鞘(PELS)组成,唯一不同的是生发中心在禽类中开始形成,而爬行类脾脏没有生发中心的出现。中华鳖属于爬行纲龟鳖目,由于中华鳖脾脏的椭球内血管为高内皮血管与鸡脾脏高内皮相似,相当于哺乳类淋巴结的高内皮后微静脉,也是研究脾脏中淋巴细胞归巢的重要模型。本实验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中华鳖与鸡脾脏的形态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中华鳖脾脏的鞘毛细血管与鸡脾脏类似,血管内皮为立方状,类似于高内皮后微静脉血管。脾脏椭球结构有淋巴细胞出现,并且椭球毛细血管含有促进淋巴细胞从血液迁移到脾脏白髓的血管微通道。淋巴细胞通过鞘毛细血管微通道迁移到脾脏白髓的过程包括(1)淋巴细胞通过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的血管微通道,穿过鞘毛细血管基底膜;(2)在支持细胞和椭球相关细胞(EAC)及其细胞突起的相互作用下,淋巴细胞迁移进入椭球结构;(3)淋巴细胞在椭球结构通过血管微通道迁移至PELS。研究结果描绘了淋巴细胞在脾脏由血液迁移至脾脏椭球的形态学证据,同时为禽类和爬行类动物脾脏淋巴细胞归巢的机制研究提供了细胞学基础。
|
|
|
|
1 |
王丙云;梁敏;计慧琴;陈胜锋;陈志胜;;胸腺素α_1调节鸡脾脏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信号转导途径[J];畜牧与兽医;2008年11期 |
2 |
李金龙;唐兆新;孙刚;徐世文;;一氧化氮自由基在镉致鸡脾脏淋巴细胞毒性中的作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年11期 |
3 |
刘俊玲;张元元;崔保安;张红英;王学兵;;板蓝根多糖对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11期 |
4 |
胡庭俊,梁纪兰,程富胜,陈吉祥,张爱文;黄芪多糖对鸡脾脏淋巴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1年05期 |
5 |
陈黎龙,束刚,朱晓彤,高萍,江青艳,傅伟龙;胸腺素α_1对离体培养的鸡脾脏淋巴细胞分泌功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
6 |
王德云,胡元亮,孔祥峰,孙峻岭,张宝康,刘家国,夏明龙;中药成分对培养的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05年11期 |
7 |
王德云;胡元亮;孔祥峰;;中药成分对培养的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家禽;2006年19期 |
8 |
林丽华;郑雅;钟文平;何玉琴;;玉屏风散对鸡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J];福建畜牧兽医;2009年04期 |
9 |
赵现敏;崔保安;张红英;胡梅;王远阁;李改英;刘炜;杜恩忠;;中药多糖对体外培养猪脾脏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
10 |
朱晓宇;段美玲;毛帅;刘凤华;许剑琴;;苍术挥发油对小鼠体外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
11 |
邱妍;崔保安;董发明;胡元亮;;4种多糖对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和一氧化氮分泌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2008年08期 |
12 |
陈玉库;胡元亮;王德云;邢玉娟;郭振环;王军敏;赵晓娜;蔡丙严;;4种中药成分及其复方对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
13 |
谭成明;房慧伶;胡庭俊;;山豆根多糖对小鼠胸腺和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1年02期 |
14 |
帅学宏;苏子杰;胡庭俊;曾芸;韦英益;李跃华;;山豆根多糖对鸡脾脏淋巴细胞信号转导相关分子水平的影响[J];动物医学进展;2010年01期 |
15 |
李祥瑞,金红,卢景良;鸡白细胞介素-2 cDNA克隆[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
16 |
王远阁;崔保安;张红英;胡梅;赵现敏;;黄芪板蓝根等多糖成分对鸡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
17 |
张玲;胡庭俊;陈炳全;;马尾藻多糖对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及氧化应激影响的实验观察[J];西南农业学报;2011年05期 |
18 |
王米;杨锐乐;张丽芳;张赛奇;孟新宇;张可煜;费陈忠;薛飞群;胡元亮;;蛹虫草多糖对鸡脾脏淋巴细胞的影响[J];中国家禽;2014年05期 |
19 |
张红英;王亚宾;王学兵;陈红英;赵现敏;金钺;崔保安;;板蓝根多糖对体外培养的猪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及分泌细胞因子和NO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
20 |
王丙云;梁敏;计慧琴;陈胜锋;;胸腺素α_1对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转化及IL-2基因表达与分泌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2008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