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典型乌骨鸡黑色素沉积模式的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两种典型乌骨鸡—泰和乌骨鸡和余干黑羽乌鸡的黑色素沉积模式。(方法)将两种乌骨鸡在38℃,保持一定湿度的环境中同时孵化。在孵化的不同日龄取出鸡胚,通过光镜观察的方法,记录在相同孵化日龄两种乌骨鸡在胚胎期黑色素的沉积情况。(结果)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发育阶段,泰和乌骨鸡和余干黑羽乌鸡黑色素在胚胎中的沉积模式是不同的。在孵育的初期阶段,两种乌骨鸡都未有黑色素沉积,随后在两种乌骨鸡的眼睛中出现黑色素沉积。孵育4d的泰和乌骨鸡,除了眼部有大量的黑色素沉积之外,其它处未见黑色素。而孵育4d的余干黑羽乌鸡,除了眼部之外,在荐部已经沉积有较多的黑色素(去除内脏显示),一直延伸到尾部,但尾部颜色相对于荐部较浅,此外,在腹膜中也有黑色素沉积。随着两种鸡胚的进一步发育,两种乌骨鸡黑色素出现的部位相似。(结论)比较两种乌骨鸡胚胎期黑色素的沉积发现,在相同孵化时间和条件下,余干黑羽乌鸡黑色素沉积要早于泰和乌骨鸡,且黑色素的浓度较大,这可能影响到两种乌骨鸡成体黑色素的沉积,导致余干黑羽乌鸡全身是乌黑的,而泰和乌骨鸡的毛色呈白色丝羽状。
|
|
|
|
1 |
黄震军;;乌骨鸡的品种与饲养[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91年01期 |
2 |
伍革民,柳小春,娄义洲,施启顺;δ差异显示筛选武定乌骨鸡“乌色”性状相关基因[J];遗传学报;2005年01期 |
3 |
龙可;乌骨鸡的饲养管理[J];当代畜禽养殖业;1999年04期 |
4 |
金宗炳;温岭合兴禽业在全国拔得“绿色”头筹[J];小康生活;2005年07期 |
5 |
王元林,袁锦和,杨震,郁者华,管恒禄,林其騄,程端仪,朱家光,薛行三,刘玲玉;乌骨鸡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1年03期 |
6 |
董乐津;乌骨鸡饲养技术[J];山东家禽;1994年02期 |
7 |
吴光程;商品乌骨鸡饲养管理技术[J];福建畜牧兽医;1995年04期 |
8 |
鞠传莲;乌骨鸡饲养技术(三)[J];农村养殖技术;1996年04期 |
9 |
张学余;怎样供给乌骨鸡产蛋期的日粮[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1998年01期 |
10 |
马任骝,王瑞琦,马芝萃,马芝蓓;珍禽乌骨鸡的规模养殖与产品开发[J];山东家禽;1999年06期 |
11 |
吴家发;乌骨鸡的饲养与管理[J];贵州教育;2001年Z1期 |
12 |
吴志娟;白羽乌骨鸡的饲养技术[J];农村养殖技术;2001年10期 |
13 |
冯仁勇;乌骨鸡的饲养管理特点[J];中国农村科技;2002年10期 |
14 |
吴宽章,李玉保,石玉印;乌骨鸡的饲养[J];河南科技;2002年22期 |
15 |
刘然;;滋补佳品乌骨鸡[J];长寿;2010年02期 |
16 |
左明华;;珍贵家禽——乌骨鸡[J];吉林畜牧兽医;1984年03期 |
17 |
尹祚华;张大平;;乌骨鸡的饲养管理[J];大自然;1994年04期 |
18 |
王浩;乌骨鸡饲养技术[J];中国农垦;1995年06期 |
19 |
余绪娘;乌骨鸡饲养与疾病防治要点[J];福建畜牧兽医;1997年03期 |
20 |
方燕凤;莆田平原地区发展乌骨鸡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福建畜牧兽医;1997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