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季代丽,李洁,刘先英,聂刘旺;黑斑蛙Dmrt4基因的克隆测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2 |
施履吉,严缘昌,张基增,莫慧英,陆雅琴;异种DNA对胚胎发育的影响[J];中国科学A辑;1980年12期 |
3 |
黄宁昌,高国富;黑斑蛙和大蟾蜍视神经纤维总数及纤维直径谱的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
4 |
刘清华,马军,袁志刚;广西黑斑蛙的染色体组型及Ag-NORs的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
5 |
刘楚吾,陈湘,田建湘;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早期发育过程中乳酸脱氢酶同工酶[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
6 |
莫慧英;黑斑蛙和中华大蟾蜍精子的超显微结构研究[J];动物学研究;1985年04期 |
7 |
王典群,支德娟,王博;黑斑蛙松果复合体的形态结构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
8 |
李淑兰,滕春喜,赵文艳;黑斑蛙小肠内5-羟色胺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分布与形态学观察[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3年06期 |
9 |
杨玉慧,张德兴,李义明,吉亚杰;中国黑斑蛙种群的线粒体DNA多样性和生物地理演化过程的初探[J];动物学报;2004年02期 |
10 |
季代丽,李洁,刘先英,聂刘旺;黑斑蛙Dmrt1基因的克隆及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5年02期 |
11 |
刘楚吾,何晓晓,肖亚梅;过量的维生素A对黑斑蛙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6年04期 |
12 |
曹玉萍,白明,马荣,陈红波,张昭,李志,任珊珊;黑斑蛙蛰眠前后形态生理生态变化初探[J];四川动物;2000年03期 |
13 |
陈艳秋;杜祥英;相学军;张磊;张新蕊;朱必才;;两对引物PCR扩增黑斑蛙Sox基因[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14 |
闫华超;汤月敏;刘帅;申凤同;;黑斑蛙线粒体DNA提取与纯化的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
15 |
陈受宜,劳为德,倪祖梅,施履吉;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和小鼠(Mus musculus)基因文库的构建[J];中国科学B辑;1982年02期 |
16 |
陈金才;祁兆春;;黑斑蛙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水稻害虫的控制作用[J];昆虫天敌;1982年04期 |
17 |
华家桱,唐易全,田盛海,吴时祥,汪淑华,汪范生,邹冈;上海郊区黑斑蛙皮中两个新肽的分离和结构鉴定[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85年Z1期 |
18 |
林荣坤;证明激素生理作用的实验[J];生物学杂志;1997年01期 |
19 |
汪学英,卢祥云,李春梅,高维平,高明;重金属离子对黑斑蛙胚胎及蝌蚪的毒性影响[J];四川动物;2001年02期 |
20 |
宋学锋,俞诗源,彭伯异,杨红,庞海龙;黑斑蛙肺微血管铸型的扫描电镜观察[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