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MYPN基因多态性及其对肉品质性状影响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肉质性状愈发受到重视。本研究即参照已有的相关生理学研究结果,对编码肌钯蛋白的MYPN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在试验群体中存在3个SNP,分别位于MYPN基因3'非编码区一段序列(AJ560657)的第231、298、318碱基处。同时,对3个SNP与试验群体的肉质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除嫩度外其它性状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其中一些相关程度更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肉品质性状在不同品种中存在显著差异;3个SNP位点与肉色和嫩度均存在显著相关(P=0.0037,0.0248,0.008;P=0.0150,0.0196,0.0009),SNP318与pH及肌内脂肪含量存在显著相关(P0.05),在SNP231位点具有不同基因型的猪的pH值存在显著差异(P0.01),SNP298对肌内脂肪含量影响差异显著(P0.01)。本研究结果为相关肉质性状改良工作提供了重要研究基础。
|
|
|
|
1 |
周国利;朱奇;王超;吴玉厚;;猪肉品质候选基因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
2 |
刘居鹏;单安山;彭济昌;;猪肌纤维发育及其与肉质的关系[J];中国饲料;2006年16期 |
3 |
李梦云;陈代文;张克英;;日粮营养水平对猪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的影响[J];饲料研究;2008年12期 |
4 |
李良华;汪萍;朱乔梅;钱辉跃;丁山河;蒋思文;;猪肉中部分矿物质元素与肉质性状的相关研究[J];湖北畜牧兽医;2006年06期 |
5 |
焦传珍;;猪肉质性状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
6 |
边连全;许云贺;苏玉虹;刘显军;;能量水平对猪H-FABP基因表达量及肉质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0年11期 |
7 |
王薇;彭飞;章熙霞;许晓风;;猪肉质性状分子遗传学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10年09期 |
8 |
Tom J.BAAS;刘尊顺;;猪遗传改良计划中肉质测定和超声波技术的应用[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
9 |
连林生;猪肉品质的遗传改良[J];云南农业科技;2004年S1期 |
10 |
郑云林,刘敬顺,刘小红;猪肉品质性状评定和遗传改良研究综述[J];中国畜牧杂志;2004年12期 |
11 |
刘晓华;王定发;凌明湖;陈汉生;王春芳;;猪肉品质的影响因素及营养调控方法[J];饲料博览(技术版);2008年09期 |
12 |
蔡娟,郭宗义,吴天华,魏文栋;猪肉品质改良的问题和对策[J];畜禽业;2002年07期 |
13 |
经荣斌;;2005年猪肉品质研究回顾[J];猪业科学;2006年01期 |
14 |
初晓娜;王贞;张荣昌;;影响猪肉品质的主基因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饲料;2007年02期 |
15 |
李梦云;程伟;张桂芝;聂芙蓉;;营养对猪肉质性状的影响[J];饲料工业;2007年22期 |
16 |
陈代文,张克英,胡祖禹,刘宗慧,杨飞云,刘作华;营养水平及性别对生长育肥猪肉质性状发育规律的影响[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
17 |
张苏江;单安山;;猪肉品质的评价指标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饲料;2007年13期 |
18 |
付亮亮;何永涛;边连全;郭雪峰;;猪肉品质的营养调控[J];猪业科学;2006年05期 |
19 |
刘文;王可甜;白小青;陈四清;王金勇;;猪肌纤维特性对肉质的遗传影响[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06年04期 |
20 |
王霜;曾宪垠;;猪肉品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及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