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不同时期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与血清学的研究
【摘要】:对广西1985~2008年间分离到的26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分别进行重要基因(S1和N)及血清型的研究,以跟踪和比较流行毒株基因的变异情况及其对抗原性的影响,并对他们相互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对毒株S1基因高变区Ⅰ(HVRⅠ)进行序列测定,并与发表的其它IBV参考株及鸽子分离的冠状病毒株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系统进化关系显示毒株可分为5个基因群,其中有16个分离株属第Ⅰ群,它们与鸽子冠状病毒分离株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与Massachusetts(Mass)型疫苗株的同源性较低;有15个分离株在33~34位和34~35之间分别有4个和3个氨基酸残基的插入,GX-NN6在33~34位和34~35位之间则均有4个氨基酸残基的插入;X-YL1、GX-NN2与常用的Mass型疫苗株的亲缘关系最近,同属于第Ⅱ群;GX-G、GX-XD与日本同一时期分离的毒株JP Miyazaki 89亲缘关系最近,属于第Ⅲ群:GX-YL6、GX-NN7与欧洲毒株4/91亲缘关系较近,属于第Ⅴ群.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广西存在着多种类型IBV毒株的流行,毒株S1基因HVRⅠ碱基的突变或插入比较普遍,可导致其氨基酸序列的变化,绝大部分毒株与目前常用的Mass型疫苗株的亲缘关系较低.同一时期的分离株同源性较高,但无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对毒株N基因的克隆、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发现,26株IBV分离株核蛋白均含有一个长1230bp的ORF,鳊码由40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未发现碱基的缺失和插入;系统进化关系显示毒株可分为4个基因群,其中广西的分离株主要分布于第Ⅰ群和第Ⅱ群中,可见广西主要IBV分离株在N基因进化关系上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进化群。对N基因及其局部功能区序列比较发现,广西IBV分离株与H120疫苗株N蛋白存在广泛的氨基酸变异。广西1985~1988年三株IBV分离株之间N蛋白核苷酸及其推导氨基酸同源性达99%~99.5%,分布于第Ⅲ群中.同时,本研究还发现分离株GX-NN5可能是一株基因重组病毒.应用7个广西代表性分离毒株和3个常用疫苗株分别感染的鸡胚材料免疫兔子的方法制备抗病毒的单因子血清,然后在鸡胚气管环培养(tracheal organ cultures,TOC)上对26个分离株进行病毒交叉中和试验.结果广西26个分离毒株可分为7个血清型,目前在广西流行的IBV野毒株之间以及其与疫苗株间的抗原性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分属不同的血清型,新的血清型不断出现而且他们在分离株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基因分型和血清分型结果之的比较发现,他们之间并不完全一致。研究的结果为及时跟踪广西野毒株重要基因和抗原的变异以及研发更有效疫苗奠定了科学依据.
|
|
|
|
1 |
时莉;肖朝庭;宋翥远;张秀美;阿合买提·买买提;周继勇;;我国部分地区1996~2008年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株膜蛋白基因的遗传变异与系统进化分析[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09年02期 |
2 |
张庆霞;韩宗玺;邵昱昊;陈建飞;荣骏弓;刘胜旺;孔宪刚;;中国2000-2004年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地方分离株核蛋白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J];中国病毒学(英文版);2006年06期 |
3 |
王宪文;王岩;刘兴友;姚四新;郑玉姝;;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豫北株的分离与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5期 |
4 |
闫芳;岳文斌;吉文汇;李绪英;赵宇军;刘娟;刘风波;吴倩;任家琰;化丽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地方分离株核蛋白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J];中国兽医学报;2011年02期 |
5 |
聂磊;张庆霞;韩宗玺;邵昱昊;荣骏弓;刘胜旺;孔宪刚;;中国1995~2004年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地方分离株膜蛋白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J];病毒学报;2007年04期 |
6 |
徐怀英;张伟;秦卓明;曲新泽;王友令;黄兵;李玉峰;;自然发生的1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和N基因之间的重组[J];畜牧兽医学报;2010年10期 |
7 |
陈德胜,潘杰彦,贾立群,蔡宝祥,陈溥言;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江苏分离株核蛋白基因序列测定与同源性分析[J];中国病毒学;2001年01期 |
8 |
磨美兰;韦正吉;韦平;韦天超;李康然;;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及其S1基因高变区Ⅰ的遗传变异性分析[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7年02期 |
9 |
张庆霞;陈建飞;韩宗玺;周玉长;邵昱昊;荣骏弓;刘胜旺;孔宪刚;;中国1995~1999年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地方分离株核蛋白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J];病毒学报;2006年03期 |
10 |
磨美兰;李孟;范文胜;陈秋英;黄柏成;郎亚辉;林俊;韦平;韦天超;;广西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地方分离株核蛋白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J];中国家禽;2009年15期 |
11 |
张建臣;;鸡肾型IBV的分离及其N基因的克隆与测序[J];家禽科学;2008年09期 |
12 |
袁小远;金维江;徐怀英;张玉霞;秦卓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山东株的遗传变异分析[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9年02期 |
13 |
连宏军,刘培欣,闫丽辉,曹殿军,孙建宏,梁宏志,韩正博,冉多良;2004年黑龙江省新城疫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J];动物医学进展;2005年07期 |
14 |
韦正吉;韦平;磨美兰;李孟;韦天超;李康然;;广西不同时期IBV分离株S1基因高变区Ⅰ的遗传变异分析[J];病毒学报;2008年02期 |
15 |
磨美兰;李孟;韦正吉;陈秋英;范文胜;郎亚辉;黄柏成;韦平;韦天超;;广西1985年~2008年IBV分离株S1基因高变区Ⅰ和N基因的序列和系统进化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9年10期 |
16 |
王长远;周启扉;薛军;王继昌;闻晓波;;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N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
17 |
马秀丽;于可响;吴静;宋敏训;廖明;辛朝安;;7株鸭肝炎病毒分离株及疫苗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变异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2009年08期 |
18 |
王宇;薛娜;牟藤;沈国顺;;PRRSV辽宁株N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现代畜牧兽医;2010年04期 |
19 |
王希军;胡北侠;黄艳艳;李建亮;姜宁朋;张秀美;;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及其N基因序列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0年03期 |
20 |
孙宁;刁有祥;孙法良;纪巍;马艳芳;王明亮;;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株(793/B)M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中国兽医学报;2009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