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黄草抗菌成分分析
【摘要】:为确定溪黄草的抗菌有效部位和抗菌活性成分,先用煎煮法和加热回流提取法对溪黄草进行粗提取、两相溶剂萃取法分离出不同活性组分,测定大肠杆菌等4种供试菌株对各组分的药物敏感性和检测不同的有效部位所含化学成分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各供试菌株对溪黄草水煎液氯仿层均呈中度敏感、对醇提液氯仿层均呈高度敏感;溪黄草水煎液氯仿层组分含有机酸、皂苷和氨基酸,醇提液氯仿层组分含甾体类、有机酸、黄酮类、蒽醌类、氨基酸和萜类化合物。溪黄草抗菌有效部位主要是氯仿层,抗菌活性成分主要是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
|
|
|
|
1 |
张利民;;溪黄草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06年04期 |
2 |
贺红,冼建春,肖省娥,徐鸿华;溪黄草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J];中草药;2001年03期 |
3 |
蔡岳文,袁亮,赖小平;溪黄草栽培技术[J];中药材;1996年06期 |
4 |
何子双;王贵平;李春玲;孙俊颖;贾爱卿;;中药复方有效部位群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8年02期 |
5 |
;金点子 金不换[J];农村百事通;1996年10期 |
6 |
凌坤龙;;无公害溪黄草栽培管理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15期 |
7 |
邓乔华;徐友阳;丘金裕;蔡玉辉;潘永存;梁惠瑜;彭云;田汉卿;;溪黄草规范化种植技术的初步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0年02期 |
8 |
邓乔华;赵宇;王德勤;蔡玉辉;徐友阳;梁惠瑜;黄勇;;溪黄草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的建设[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1年01期 |
9 |
黄珊珊;;溪黄草染色体核型分析[J];种子;2011年07期 |
10 |
林娜;;溪黄草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6年07期 |
11 |
赵婷婷;周斌星;孔令波;;普洱茶(熟茶)降血脂效果及有效部位筛选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年08期 |
12 |
张继东;何春兰;林红英;;溪黄草对三黄肉仔鸡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8年06期 |
13 |
何春兰;林红英;张继东;;溪黄草对大肠杆菌人工感染鸡的疗效观察[J];中国兽医杂志;2009年10期 |
14 |
何春兰;林红英;张继东;;日粮中添加溪黄草对三黄肉仔鸡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09年01期 |
15 |
陈婷;林红英;张继东;;G9桉叶抗菌有效部位及活性成分分析[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0年02期 |
16 |
宋晓平,王晶钰,李引乾,张为民,陈福星,高建军;地锦草体外抑菌有效部位的筛选试验[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
17 |
刘银花;梁利球;沈婕;艾文利;胡宗礼;;溪黄草、虎杖煎剂对家兔胆囊运动及胆道括约肌紧张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5期 |
18 |
戴建业;朱明文;王文玉;郭孜;鄢云彪;苟小军;张永煜;;工业生产中天然药物有效部位提取纯化技术的应用[J];中国兽药杂志;2010年10期 |
19 |
黄珊珊;;中药溪黄草四种基源植物的染色体数初报[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1年04期 |
20 |
孙海峰;杨婷;郭冷秋;曹思思;郭雪莹;;翻白草降糖作用有效部位的研究[J];植物研究;201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