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的抗肿瘤效应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豆类丝核菌(Rhizoctonia Leguminicola)次级代谢产物(含苦马豆素,即swainsonine,SW)对荷瘤动物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对种植性肿瘤生长、转移的影响,试图找到一条有效且成本低廉的途径应用苦马豆素,发挥其抗肿瘤作用。方法:通过建立种植性肝癌(H_(22)实体瘤动物模型,并给荷瘤小鼠灌胃含有SW且剂量分别为2.7mg/kg/d(Ⅱ组)和16.2mg/d(Ⅲ组)的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稀释液,分别于灌药前(Od)及灌药后4d、8d、12d、16d测定荷瘤鼠T淋巴细胞活化指数(SI);于灌药后4d、8d测定其肿瘤抑制率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于灌药后8d、16d剖检荷瘤动物并取肿瘤组织与肝组织制做石蜡切片,HE染色,普通光镜观察。结果:①Ⅲ组SI在8d时显著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Ⅰ组)的1.133±0.053,达到1.670±0.527[P0.05]并且直至试验结束(16d),一直维持于较高水平。Ⅱ组荷瘤动物的机体SI在16d时也缓慢达到较高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②Ⅲ组荷瘤动物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在灌药后8d时显著高于肿瘤对照组(Ⅰ组)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P0.05),达到33.99±1.56%。③Ⅱ、Ⅲ两组肿瘤抑制率8d时分别为26.44%和33.91%,16d时分别为46.98%和47.24%。④病理组织学结果表明,Ⅱ组与Ⅲ组在8d、16d时肿瘤细胞出现大量且严重的脂肪变性及大面积坏死,且坏死区呈网络状将瘤组织分割成小的瘤细胞团。小结:该次级代谢产物能够使荷瘤动物细胞免疫应答增强,并能抑制种植性实体瘤(H_(22))的生长和转移;其中含SW16.2mg/kg/d剂量标准的次级代谢产物对荷瘤动物的免疫增强作用与抗肿瘤作用明显。因此,该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肿瘤药用价值。
|
|
|
|
1 |
何欣;杨鸣琦;朱晓飞;路宏朝;云彦;白慧;娜琳;刘磊;;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的急性毒性与致突变性试验[J];中国兽医学报;2007年02期 |
2 |
童德文,曹光荣,耿果霞,王建华,王龙科,温芳能;薄层扫描测定5种疯草中苦马豆素含量[J];中国兽医学报;2003年02期 |
3 |
王银朝,赵宝玉,樊月圆,樊泽峰,谭承建,董强,曹华;甘肃棘豆中苦马豆素的分离与鉴定[J];动物医学进展;2005年01期 |
4 |
丁伯良,王建辰,薛登民,王淑娥;甘肃棘豆及中毒奶山羊尿液、胎水、胎儿胎盘中苦马豆素的检验[J];草地学报;1994年02期 |
5 |
高瑞伦;抗生素及其作用机理——Ⅰ.抗生素是啥物质与作用机理[J];中国兽医科技;1984年02期 |
6 |
杨鸣琦,薛登民,曹光荣;苦马豆素对小白鼠移植性肿瘤S_(180)抑制试验的病理组织学观察[J];动物医学进展;1999年03期 |
7 |
丁伯良;王建辰;;动物疯草中毒的国外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1993年04期 |
8 |
James LF;李勇;;苦马豆素诱发犊牛高山病[J];动物医学进展;1993年01期 |
9 |
童德文,曹光荣,程东亮;苦马豆素-BSA的合成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
10 |
童德文,曹光荣,李绍君;甘肃棘豆中苦马豆素的分离与鉴定[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
11 |
童德文,曹光荣,赵献军;HPLC分离甘肃棘豆中苦马豆素[J];西北农业学报;2001年02期 |
12 |
莫重辉;宽苞棘豆生物碱提取与毒性试验[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4年03期 |
13 |
赵宝玉;王建军;谭承建;樊泽峰;王银朝;;变异黄芪毒性成分苦马豆素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草地学报;2006年05期 |
14 |
李勤凡;王建华;李蓉;陈亚;刘志滨;;冰川棘豆生物碱分析及苦马豆素的分离、鉴定[J];畜牧兽医学报;2005年12期 |
15 |
王爱华;宋毓民;周乐;王建华;;SW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16 |
陈基萍;马尧;路浩;王占新;赵宝玉;;疯草内生真菌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1年02期 |
17 |
陈绍淑,赵宝玉,何生虎,谭承建,董强;小鼠小花棘豆生物碱中毒的病理学观察[J];中国兽医科技;2004年12期 |
18 |
张黎,杨鸣琦;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07期 |
19 |
邹林;杨鸣琦;;苦马豆素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6年04期 |
20 |
刘忠艳;赵宝玉;孙莉莎;万学攀;霍星华;;苦马豆素来源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科学;200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