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研究
【摘要】:正 情绪调节策略理论属于压力情境中的应对策略理论。Folkman将应对策略分为两种:问题定向应对、情绪定向应对。Gross提出最常用的情绪定向应对策略有两种,即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0-2岁儿童行为自我调节的发展,依次表现为四个阶段:反射性调节、感觉运动调节、控制阶、自我控制,并因自身运动能力的发展而先后出现身体自慰行为、控制视觉注意、躯体接近或回避等方式。2-3岁时,儿童的言语和认知能力发展迅速,极大的支持了学龄前儿童对认知重建等积极调节策略的运用。4-5岁的儿童更多的利用认知策略,以建设性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并有一个解决社交问题的目标。6-8岁,10-12岁儿童开始使用解决问题、寻求支持、远离、内化、寻求外在原因等应对策略。
|
|
|
|
1 |
何爽;方平;;情绪调节与社会适应研究进展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Z1期 |
2 |
刘璐;方平;;情绪关注性欺骗与情绪调节[J];社会心理科学;2007年Z3期 |
3 |
胡婷;王争艳;;亲子依恋与情绪调节关系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0年26期 |
4 |
潘建平,邢宏运,宣凌,王辽菊,李向红,胡淑丽,广会娟,王欣,林丽君;不同家庭背景儿童行为问题的差异[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年06期 |
5 |
张铁成
,李淑民
,谭欣;离异家庭子女情绪情感特点及变化过程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0年01期 |
6 |
叶仁敏;Mary K.Rothbart;庞正建;张蕴年;邬白妹;杨静娟;;《儿童行为问卷表》(CBQ)的测定研究[J];应用心理学;1990年04期 |
7 |
邵一(艹频);;怎样辨别与帮助孤独儿童[J];全球教育展望;1993年04期 |
8 |
薛淑莉;;情绪调节的概念及研究方法综述[J];才智;2011年20期 |
9 |
任翠秀;赞扬的艺术[J];江苏教育;2005年07期 |
10 |
侯瑞鹤;俞国良;;情绪调节理论:心理健康角度的考察[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
11 |
曾文雄;;儿童攻击行为的产生与干预探索[J];考试周刊;2007年37期 |
12 |
张伟亚;刘阳;;我国情绪调节研究内容与方式的变迁及展望[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
13 |
马瑞瑾;陈旭;;学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发展研究综述[J];幼儿教育;2009年12期 |
14 |
刘昕;;儿童情绪调节发展研究综述[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1期 |
15 |
苏俊;;情绪调节和记忆的关系理论模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
16 |
齐原;;情绪调节研究述评[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4期 |
17 |
岑国桢;;影响儿童道德发展的若干要素和问题[J];全球教育展望;1984年06期 |
18 |
张大鹏;;判别儿童病态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依据[J];父母必读;1991年11期 |
19 |
张传芝;唐乃富;颜淑霞;;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生活事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6年01期 |
20 |
王莉,陈会昌;2岁儿童在压力情境中的情绪调节策略[J];心理学报;199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