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灰色系统理论评价环境质量的新方法
【摘要】: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了用灰色聚类—关联度分析与评价环境质量的一种新方法。并通过具体的实体验证,与指数法、模糊数学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新评价方法结构合理、简单准确,其评价结果能科学、客观地反映环境质量的实际状况。
|
|
|
|
1 |
唐智和,王军平;灰色聚类分析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油气田环境保护;1995年03期 |
2 |
李万海,张松滨,齐爱玖,王红;梯形灰色聚类分析与环境质量评价[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3 |
张松滨,王凤翔;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灰色系统判别[J];工业技术经济;1995年02期 |
4 |
吴忠勇,程承旗;3S技术在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1997年01期 |
5 |
周景博;北京市环境质量问题成因与对策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1999年01期 |
6 |
赵雯;李金华;;解振华 将环保进行到底[J];英才;2000年02期 |
7 |
张达斌,高京广;水环境评价的灰色聚类方法及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
8 |
庄宇;杨新娟;孙万佛;;环境经济效率的R型因子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3期 |
9 |
;实时监控,为世博提供清新空气[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0年02期 |
10 |
叶旭红;申秀英;许晓路;潘腊青;;杭州西溪湿地水体环境质量分析评价及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年03期 |
11 |
徐彤;;经济增长、环境质量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以陕西为例[J];经济问题;2011年04期 |
12 |
高明;余明妹;胡存华;;福建省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变化关系的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1年08期 |
13 |
张振珠;李亚;;应用模糊数学法进行化工区地下水水质评价的尝试[J];化工环保;1989年05期 |
14 |
芦彩梅,郝永红;山西省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4年05期 |
15 |
张文平;;环境监测中低于检出限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J];上海环境科学;1993年11期 |
16 |
华玉之,李清雪;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简介[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
17 |
洪峪森;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J];环境保护;1998年01期 |
18 |
杨伟光,付怡;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中国环境管理;1999年01期 |
19 |
;环境保护[J];港口科技动态;1999年06期 |
20 |
冯利华,胡希军,黄中伟;环境质量的物元分析[J];环境保护科学;2001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