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划转区域规划的系统设计方法——海南岛农业区域规划的系统设计
【摘要】:正 在世界农业区划发展史上,曾相继出现过三种农业区划理论。一是“等质地域论”。这种理论重视自然条件研究,重视与自然条件结合起来的生态研究,主张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产量限制因素作区划指标。二是“统一地域论”。这种理论以经济条件为中心,重视对地域的农业经济特性的研究,主张用反映农业经济状况的指标作区划指标。三是“综合地域论”。这种理论认为“农业地域是物理要素、生物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综合体”。主张用全面反映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综合指标作区域划指标。从此在农业区划研究中,出现了一个“寻求最具有综合性的指标”的趋势。人们为了寻求这样的综合区划,先是采用了把多个自然因素与
|
|
|
|
1 |
谢维辉;聚类分析在划分农业区域上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1986年05期 |
2 |
宋立新,李丽颖;关于我国各省市区农林牧渔产值结构类型的区划——利用Motyka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5年03期 |
3 |
李成栋;雷红;史开泉;;一种基于粗集的模糊系统设计方法[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4期 |
4 |
金东燮;;流水装配生产线系统设计[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1987年03期 |
5 |
李植华;孔月;王百众;王元知;王希成;严国和;;1989—2000年海安县经济发展模型研究[J];预测;1989年06期 |
6 |
王新中;;消磁系统设计中磁计算方法的探讨[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1979年03期 |
7 |
朱孔来,于祥卿,吴自友,章志敏;用AHP法确定聚类因子的权重[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0年01期 |
8 |
张庆水;系统工程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上的应用研究有新突破[J];系统工程;1986年06期 |
9 |
石德新,张茂安,杨亚群;模糊聚类分析法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6期 |
10 |
;《软科学规划方法与管理》[J];经济数学;1987年04期 |
11 |
张宇卓;;基于综合函数设计的模糊系统及其插值机理[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9年06期 |
12 |
汪浦先;罗志辉;;优化耕作制度的种植业规划方法[J];中国管理科学;1986年03期 |
13 |
;“外向型市级大农业系统动态仿真研究”通过专家鉴定[J];系统工程;1988年06期 |
14 |
郝之文,李树国,李继乾,张玉忠;层次分析法在农业决策中的运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1989年05期 |
15 |
李志强;科学预测 科学决策 提高效益[J];预测;1988年06期 |
16 |
杨恒喜,刘长信;线性规划——系统动力学联合模型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0年02期 |
17 |
季芳;应用灵敏度分析方法确定盐碱地改良的最佳方案[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9年04期 |
18 |
张广亭;有限灰集的灰度注记[J];南都学坛;1989年S1期 |
19 |
姚晓军,马金辉,年雁云,麻清源;最小方差法在甘肃省土地利用分区中的应用[J];甘肃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
20 |
周凤岐;贾杰;周军;;解耦的三轴气浮台非线性模糊变结构鲁棒控制问题(英文)[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6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