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林辛未,廖伯琴,郑仁蓉;Hf高自族态推转壳模型PNC方法研究[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5年04期 |
2 |
曾谨言,吴崇试,林纯镇;推转壳模型波函数的Seniority结构和K结构[J];中国科学A辑;1989年03期 |
3 |
孙杰;刘艳鑫;;原子核形状共存问题的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
4 |
林辛未,孟杰,唐向宏,廖伯琴;对推转壳模型的进一步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1期 |
5 |
吴崇试,曾谨言,廖伯琴,林辛未;改进的多粒子组态截断[J];科学通报;1992年08期 |
6 |
周先荣,郭璐,孟杰,赵恩广;粒子-转子模型和推转壳模型中的能谱统计分析[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2年11期 |
7 |
吴崇试,曾谨言;推转壳模型波函数的内部结构与原子核对关联相变[J];科学通报;1987年22期 |
8 |
程檀生;吴崇试;曾谨言;;推转壳模型哈密顿量的粒子数守恒处理[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88年04期 |
9 |
彭剑平;吴崇试;曾谨言;;推转壳模型的CHFB方法可靠性的探讨[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89年04期 |
10 |
刘颖;许甫荣;曹钟斌;;Se同位素的形状共存[J];原子核物理评论;2010年02期 |
11 |
林纯镇;吴崇试;曾谨言;;推转壳模型波函数的seniority结构和K结构(Ⅰ)偶偶核[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88年05期 |
12 |
林辛末;廖伯琴;唐向宏;吴崇试;曾谨言;;推转壳模型波函数的Seniority结构和K结构(II)奇A核[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88年06期 |
13 |
刘艳鑫;于少英;沈彩万;董永胜;;~(187,189)Tl的原子核形状研究[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09年05期 |
14 |
胡济民,许甫荣,郑春开;原子核振动与转动模型(Ⅰ)推转玻尔─莫特逊哈密顿量和偶偶核正常转动谱分析[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6年01期 |
15 |
张敬业;关于核形状及对关联随自旋及组态变化规律的探讨[J];原子核物理评论;1987年02期 |
16 |
张玉虎,M.Oshima,T.Morikawa,T.Hayakawa,Y.Toh,周小红,何建军,刘忠,甘再国,T.Shizuma,M.Koizumi,A.Osa,J.Katakura,Y.Hatsukawa,M.Matsuda,N.Shinohara,T.Ishii,H.Kusakari,M.Sugawara,K.Furuno,T.Komatsubara,T.Une,温书贤,竺礼华,王治民,许甫荣;双奇核中πi_(13/2)νi_(13/2)2-准粒子转动带旋称反转研究[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3年04期 |
17 |
孙扬;杨迎春;高翔;李家明;;原子核同核异能态诱发辐射研究进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01期 |
18 |
廖伯琴,林辛未;~(164)Er_(96)与~(166)Er_(98)核推转壳模型波函数的K结构新探[J];物理学报;1991年11期 |
19 |
廖伯琴;林辛未;;关于Coriolis减弱对~(164)Er_(96)带交叉频率影响的讨论[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2年03期 |
20 |
吴崇试,曾谨言;晕带与次晕带的相互作用强度[J];科学通报;1988年2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