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中华甲虫蒲螨防治光肩星天牛研究简报
【摘要】:光肩星天牛(Anopophora glabripennis)是林木重要蛀干害虫,分布在中国24个省、市、自治区。据报道,海拔200m以下分布最多,在1 000m以上也有分布;其寄主范围十分广阔,据调查统计,其为害的寄主树木可达10科15属,从乔木到灌木,从幼林到过熟林均可受其为害,但以中幼林较重。受其为害高度可从干基直至侧枝、顶枝,受其为害的林木千疮百孔直至枯死或被砍伐。近年来,光肩星天牛对杨树、柳树的为害已影响了城市绿化和防护效益,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其隐蔽为害给防治带来了极大困难,化学防治不仅难以奏效,而且造成环境污染。本文探讨了利用天敌蒲螨——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对其进行生物防治的方法。中华甲虫蒲螨是中国的优良天敌资源,在自然情况下可寄生小蠹虫、天牛、吉丁虫等钻蛀性害虫。实验室内,对光肩星天牛低龄幼虫24h寄生率高达100%。2008年进行了释放蒲螨控制光肩星天牛初孵幼虫田间试验。选取被光肩星天牛产卵的6年生柳树,树胸径在15~20cm,设不进行释放树为对照。当观察到有少量虫粪排出时进行释放蒲螨,释放量为树胸径19 000头/cm,每次释放后20天调查,记录有新粪排出的排粪孔数,与对照相比,计算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田间释放中华甲虫蒲螨对光肩星天牛初孵幼虫防治效果高达98.93%(表1),可有效控制光肩星天牛的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