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消毒对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影响的初步研究
【摘要】:利用7-8月夏季高温,采用地膜覆盖方法对被枯萎病和黄萎病菌污染的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研究高温对土壤传播病菌的杀灭作用,通过温室种植感病品种鄂荆1号以测定其消毒效果,同时分离培养测定土壤的含菌量。结果表明,在气温达到30℃以上时,被地膜覆盖的土壤5-10cm地温可达到55℃左右; 经过90天的覆盖,土壤中枯萎病菌含量减少了28.33%,黄萎病菌含量减少81.1%;温室测定结果表明, 未经阳光消毒的对照土壤,枯萎病发病率达到100%,棉苗全部死亡,病情指数100;黄萎病发病率 94.92%,病情指数83.28,而经过30、60、90天的阳光消毒处理,枯萎病发病率分别为91.87%、70.31%、 75.69%,病情指数85.26、58.06、59.99;黄萎病发病率分别为81.08%、82.39%、89.33%,病情指数 63.76、63.75、58.63。试验表明,利用夏季的高温对被枯萎病和黄萎病污染的土壤进行消毒处理的结果是显著的,但仍无法彻底杀死土壤的所有病菌。
|
|
|
|
1 |
齐东梅,梁启美,惠明,牛天贵;棉花枯萎、黄萎病拮抗芽孢杆菌的抗菌蛋白特性[J];微生物学通报;2005年04期 |
2 |
王娜;许雷;;棉花黄萎病、枯萎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生长特性的研究[J];植物保护;2007年06期 |
3 |
高智谋;曹君;潘月敏;吴向辉;章战华;;哈茨木霉TH-1对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的拮抗机制研究[J];棉花学报;2007年03期 |
4 |
王玉珍;温黎军;张新军;;棉田土壤中拮抗枯黄萎病的细菌筛选[J];农业科技通讯;2011年01期 |
5 |
杨合同,唐文华,Maarten Ryder,郭勇,李纪顺;木霉对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的作用机理(英文)[J];山东科学;2005年03期 |
6 |
沙阿丽;莫善明;;进口棉短绒中棉花枯黄萎病菌检测研究[J];植物检疫;2011年01期 |
7 |
高峰;刘培源;马江峰;李晖;李国英;;土壤中棉花黄萎病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09年03期 |
8 |
赵思峰;单俊伟;王永东;唐学勤;巩志忠;张秋红;;海状元818对棉花主要病害防治效能研究[J];农村科技;2005年02期 |
9 |
刘学堂,郭金城,张元恩,宋晓轩,孙君灵,李为;棉花黄萎病菌gDNA提取方法和不同单孢的RAPD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10 |
徐怡心,李义明,杨世刚;多菌灵对棉花黄萎病菌抑制试验[J];新疆农业科学;1987年04期 |
11 |
刘学堂,宋晓轩,郭金城;棉花黄萎病菌的研究及最新进展[J];棉花学报;1998年01期 |
12 |
张绪振,张树琴,陈吉棣,李庆基,陈壁,姚跃文;我国棉花黄萎病菌“种”的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1981年03期 |
13 |
吴洵耻,刘波;棉花黄萎病菌菌株间交互保护作用的研究(1)两菌株有效间隔天数的试验[J];植物病理学报;1987年04期 |
14 |
;棉花黄萎病菌致萎毒素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1996年03期 |
15 |
姜占发,刘大群;棉花黄萎病菌鉴定技术现状及展望[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
16 |
王春霞;;值得注意的病害—落叶型棉花黄萎病[J];河南农业科学;1988年04期 |
17 |
吴洵耻,王学军;诱导棉花抗黄萎病的研究(2)尖孢镰刀菌的诱抗作用[J];植物病理学报;1990年03期 |
18 |
梁启美;齐东梅;贾洁;惠明;牛天贵;;棉花黄、枯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抗菌蛋白B_(110)-a的初步测定[J];植物保护;2005年05期 |
19 |
姚耀文;棉花枯黄萎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棉花;1982年05期 |
20 |
田秀明;山西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与其类型和生理的关系[J];植物保护;199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