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和环境条件对粗柄羊肚菌菌核发育的影响初探
【摘要】:采用玻璃纸覆盖平板培养法初步研究了碳源、氮源、维生素、微量元素、cAMP、温度、pH等营养和环境条件对粗柄羊肚菌菌核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测试的不同碳源中,只有麦芽糖、棉籽糖、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生长的粗柄羊肚菌产生菌核。在以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良好却无菌核产生;而在硝酸钠、亚硝酸钠、天冬酰胺培养基中均有菌核生成,其中以天冬酰胺培养基菌核比例最高。各种维生素处理的平板均没有产生菌核,暗示添加维生素在菌核发育的早期启动阶段抑制粗柄羊肚菌菌核的产生和发育。低浓度的EDTA促进粗柄羊肚菌菌丝生长,菌核数量也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加,有效促进浓度为0.1mM;EDTA浓度大于1mM时,则完全抑制粗柄羊肚菌的菌丝生长和菌核发生。Al~(3+)对粗柄羊肚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发生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为Fe~(2+)和Zn~(2+),Cu~(2+)的抑制作用最差。外源cAMP总体上抑制粗柄羊肚菌菌丝生长,但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随着添加浓度的增加,对其菌核发生的抑制作用加剧,添加4mM完全抑制菌核发生。咖啡因强烈抑制粗柄羊肚菌的菌丝生长和菌核发生。低浓度的NaF促进粗柄羊肚菌菌丝生长,但随着添加浓度的增加,这种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对菌核发生整体上表现为抑制作用。AMP明显促进粗柄羊肚菌菌丝生长,对菌核发生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4℃培养时菌丝生长最佳,菌核数量也最多;培养基pH8时,菌丝生长最好,菌核的形成数量也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