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磷脂对丝状真菌的形态发育的调控机制
【摘要】:通过研究抗真菌物质dihydromaltophin的作用机制,我们发现了丝状真菌中鞘磷脂合成途径中三个重要基因basA、barA和lagA。basA编码鞘磷脂C4水化酶,其同源基因在酵母菌中是非必需基因,而在构巢曲霉中basA是必需基因。另外,我们还发现BarA和LagA是功能不同的两类神经酰胺合成酶,其中BarA是丝状真菌独有的,而LagA在酵母和丝状真菌中广泛存在。三个基因的突变都导致了构巢曲霉菌丝极性的削弱,进一步研究发现鞘磷脂对膜的极性和细胞骨架的极性的维持非常重要,这可能是鞘磷脂调控菌丝极性的基础。另外,我们还发现鞘磷脂参与构巢曲霉的无性有性发育调控,这三个基因的突变使无性产孢减弱而有性产孢增强。
|
|
|
|
1 |
厉晓东;卢建平;李海娇;林福呈;;丝状真菌的细胞凋亡[J];微生物学通报;2011年02期 |
2 |
朱越雄,曹广力,朱小燕,朱峰;桑叶芽萌发期附生丝状真菌分析[J];江苏蚕业;2003年02期 |
3 |
姜俏;林琳;汪天虹;;丝状真菌细胞凋亡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报;2008年04期 |
4 |
秦鹏;吴振强;;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丝状真菌生长预测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9年04期 |
5 |
;一种针对丝状真菌的改进的菌落-滤膜-杂交程序[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1997年05期 |
6 |
杨丰科;姜萍;李思东;王守满;;丝状真菌基因工程进展[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9年01期 |
7 |
刘静;李中元;王军娥;刘晓魁;陈异;;丝状真菌产孢机制及其相关基因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
8 |
马亚敏;;Genencor公司在酶技术方面取得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1987年06期 |
9 |
唐国敏;;丝状真菌基因表达系统研究进展[J];菌物学报;1992年02期 |
10 |
杨海龙,吴天祥,章克昌;丝状真菌发酵生产中形态的影响与发酵罐设计[J];生物技术;2003年01期 |
11 |
高兴喜,杨谦,宋关玲,金红星;T-DNA在丝状真菌中的插入突变及其应用前景[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
12 |
姜天一;朱平;;丝状真菌异源蛋白表达系统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07年06期 |
13 |
李锐;贺亮;邓旭明;;丝状真菌蛋白质组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
14 |
丁月月;李霜;黄和;;反义RNA技术在丝状真菌代谢工程中的应用[J];生物工程学报;2009年09期 |
15 |
梁蒙;陈志玲;;微管骨架在丝状真菌极性生长中的作用[J];生物技术通报;2010年09期 |
16 |
许杨;涂追;;丝状真菌基因敲除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7年01期 |
17 |
张明,赵呈裕;丝状真菌高分子量DNA的提取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
18 |
李明春,王俊琦,邢来君;丝状真菌深黄被孢霉RNA的提取方法[J];菌物系统;1999年01期 |
19 |
董平,李若瑜;产孢丝状真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及相关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3年06期 |
20 |
李立青,苏明权,郝晓柯;丝状真菌脱氧核糖核酸片段快速扩增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