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M钢激光焊T型接头残余应力及硬度分析
【摘要】:采用功率为4kw的Nd:YAG激光器,对4mm厚的CLAM钢板组成的T型接头,用不同的激光入射角度进行了激光焊接试验,对焊缝接头的宏观成形,残余应力的分布以及硬度变化进行观察和测试。结果表明,入射角度为14°时焊缝接头具有明显的未熔合现象,随着焊接角度的减小,采用12°和10°时完全熔合,接头表面的残余应力为压应力,入射角度为12°时翼板残余压应力比腹板的大,入射角度为10°时腹板的残余应力较大,接头截面的内部残余应力变化很大,焊缝区的硬度相对于母材有明显提高,焊接热影响区未出现软化现象。
|
|
|
|
1 |
李良碧;万正权;王自力;潘广善;;高强钢环肋圆柱壳结构的焊接应力和变形研究[A];中国钢结构协会海洋钢结构分会2010年学术会议暨第六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论文集[C];2010年 |
2 |
赵改改;戴国欣;聂诗东;王维说;李鹏程;;GJ钢构件残余应力研究思路[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3 |
刘金艳;张亦良;赵尔冰;徐学东;程红伟;;灭菌器内腔开裂与焊接残余应力[A];压力容器先进技术——第七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
4 |
李连波;李芳振;;T型梁焊接变形控制[A];’2010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
|
|
|
|
|
1 |
文西芹,刘成文;基于逆磁致伸缩效应的残余应力检测方法[J];传感器技术;2002年03期 |
2 |
陈丽敏,陈思作;基于ANSYS软件的焊接工字型截面梁残余应力的有限元分析[J];钢结构;2003年02期 |
3 |
肖建军;周志伟;杨永伟;经荥清;;ITER中国氦冷固体实验包层模块温度场和氦气流场三维数值分析[J];核动力工程;2006年01期 |
4 |
李鸿;任慧龙;曾骥;;基于固有应变的加筋板焊接变形分析[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
5 |
刘松林,汪卫华,龙鹏程,吴宜灿;聚变发电反应堆双冷液态锂铅包层模块结构设计与分析[J];核科学与工程;2005年01期 |
6 |
黄群英;李春京;李艳芬;刘少军;吴宜灿;李建刚;万发荣;巨新;单以银;郁金南;朱升云;张品源;杨建锋;韩福生;孔明光;李合琴;室贺健夫;长坂琢也;;中国低活化马氏体钢CLAM研究进展[J];核科学与工程;2007年01期 |
7 |
李春京;黄群英;吴宜灿;FDS团队;;中国低活化马氏体钢CLAM热等静压扩散焊接初步研究[J];核科学与工程;2007年01期 |
8 |
徐虹,滕宏春,崔波,赵立辉,曹占义,贾树盛;残余应力非破坏性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简介[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3年11期 |
9 |
罗健豪;无损残余应力测量及其新技术[J];力学与实践;2003年04期 |
10 |
王昭林;铁磁材料应力的磁弹性检测方法[J];煤矿机械;199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