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A/AM)及其包膜尿素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水和肥料是作物生长的基础条件。然而,正是这两方面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传统的水溶性肥料利用率低,化肥损失严重并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我国水资源相对贫乏,且分布不均,同时用水浪费很大,水的供需矛盾愈来愈突出。肥料和高吸水性树脂复合一体化研制保水型缓/控释肥料在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同时起到节水增效的作用,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研究工作首先从耐盐型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研究着手,通过对高吸水性树脂的物理、化学测定,评价高吸水性树脂在加压下的吸盐水性能,探索以丙烯酰胺、丙烯酸为单体制备耐盐型高吸水性树脂的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应用表面共聚工艺成功制备了高吸水性树脂包膜尿素,并通过肥料性能、结构测试,室内模拟等评价肥料的水肥一体化调控效果。论文的主要结论为:1)以丙烯酰胺、丙烯酸为单体,本研究成功的制备了一种耐盐型高吸水性树脂,最佳聚合条件为:丙烯酸和丙烯酰胺质量配比为35:65,丙烯酸的中和度为80%,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14%,交联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08%。该高吸水性树脂在2Kp的压力下,在蒸馏水和质量分数为0.9%NaCl溶液中的吸水倍率分别为82g/g和21.2g/g。2)利用表面聚合机制制备了高吸水性树脂包膜尿素PSCU。PSCU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和养分缓释性能,增加土壤持水量。包膜量约8%的PSCU,含氮量可达39.6%,吸水倍率8.23g/g,保持土壤水分,增加土壤持水率7.6%,并具有养分缓释性能,7天水中氮素溶出率约90%左右,土壤中4周累积淋出率为49.37%,较尿素氮素淋出量减少高达24.85%,表现出良好的缓释效果。
|
|
|
|
1 |
乌兰;;高吸水性树脂在农业上的应用与前景展望[J];中国水土保持;2006年04期 |
2 |
赵虹云;尹德胜;杨欣欣;;高吸水性树脂对土壤保肥供肥性能影响研究[J];南昌高专学报;2008年05期 |
3 |
杜建军,王新爱,廖宗文,苟春林,毋永龙;不同肥料对高吸水性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及养分吸持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5年04期 |
4 |
李云雁;李义禄;;微波法在淀粉—丙烯酸彩色水晶花泥制备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
5 |
樊小林,刘芳;钙镁磷肥复式包膜尿素对冬小麦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影响[J];磷肥与复肥;2004年04期 |
6 |
熊又升,陈明亮,何圆球,巴瑞先,余延丰,乔艳;在灰潮土—芹菜系统中包膜尿素和尿素氮的利用和去向[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
7 |
张文辉,段平,许秀成,朱洪勋;缓效多营养包膜尿素肥效试验研究[J];河南化工;1997年04期 |
8 |
毛小云,冯新,王德汉,孙克君,廖宗文;固-液反应包膜尿素膜的微结构与红外光谱特征及氮素释放特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4年05期 |
9 |
叶雪珠,何积秀,王小骊,何念祖;影响包膜尿素氮溶出的因素[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1年03期 |
10 |
王小治,高人,朱建国,蔡祖聪,宝川靖和;稻季施用不同尿素品种的氮素径流和淋溶损失[J];中国环境科学;2004年05期 |
11 |
郝世雄;余祖孝;刘钟海;;石蜡-松香包膜尿素的形貌及其释放行为的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6年06期 |
12 |
冯新,毛小云,卢其明,廖宗文;麦饭石混合物包膜尿素的肥效及成膜理化特征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年04期 |
13 |
张玉玲;张玉龙;党秀丽;虞娜;岡本昌広;;包膜尿素氮素的溶出特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
14 |
王勇,陈小幺,万涛;生物降解聚氨酯包膜尿素化肥的研究[J];土壤通报;2005年03期 |
15 |
周细红;曾清如;毛小云;张利田;廖柏寒;铁柏清;廖宗文;;尿素和包膜尿素对大棚内有害气体浓度变化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6年09期 |
16 |
施卫省;罗小林;唐辉;王亚明;;桐油包膜尿素养分释放机理的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年04期 |
17 |
施卫省,王亚明,陈家农;不同固化期对包膜肥料养分释放速率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
18 |
孙又宁;王旭;余梅玲;保万魁;;包膜尿素养分释放特性测定方法的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8年03期 |
19 |
施卫省;唐辉;王亚明;;松香甘油酯包膜材料对尿素缓释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
20 |
沈荷芳;;除草包膜尿素应用的效果及技术[J];新农村;1999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