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效益量化指标探讨
【摘要】:根据水土保持措施的抑制退化和促进进化作用将水土保持效益分为抑制效益和促进效益,构建了新的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框架,并提出了几个关键指标的计算方法。本文提出的指标框架为正确、全面、科学、客观评价水土保持效益提供了新的思路,能充分体现水土保持工作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
|
|
|
1 |
张继尧;陡坡耕种与退耕还林水土保持效益试验[J];土壤肥料;1987年01期 |
2 |
杨光;丁国栋;赵廷宁;孙保平;;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的水土保持效益研究——以陕西省吴旗县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06年02期 |
3 |
李昌哲;刘创民;;北京九龙山植被类型特征及其水土保持效益定量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6年S3期 |
4 |
王禹生,田红;铁瓦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经济效益计算[J];人民长江;1999年04期 |
5 |
董洪,刘文礼,崔霞,高福军,张存俊;山丘区森林群落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4年05期 |
6 |
黄晓芳;;基于3S技术沿海防护效益评价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年07期 |
7 |
卜崇峰;蔡强国;袁再健;;三峡库区等高植物篱的控蚀效益及其机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年04期 |
8 |
王珠娜;王晓光;史玉虎;潘磊;余雪标;唐章国;;三峡库区秭归县退耕还林工程水土保持效益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年01期 |
9 |
李晓晨;高喜荣;赵东;;黄河小浪底库区不同人工林水土保持效益研究[J];河南林业科技;2007年03期 |
10 |
黄承标,梁宏温;不同整地马尾松工程幼林地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9年S1期 |
11 |
孙传生,刘艳军,代全厚,许晓鸿;水毁修复工程水保方案的编制[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99年03期 |
12 |
徐清艳;周跃;;大红山铁矿林草植被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7年03期 |
13 |
郝云庆;王金锡;李力;;北川退耕还林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6年04期 |
14 |
郑国相;李晓华;任丽华;韩巍;;辽西土石丘陵区水土保持林模式研究与评价[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7年05期 |
15 |
周毅;魏天兴;解建强;石鑫;葛根巴图;董哲;程中秋;;黄土高原不同林地类型水土保持效益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11年03期 |
16 |
张明波,郭海晋;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研究概述[J];人民长江;1999年03期 |
17 |
尹建道,姜志林;日本的森林水土保持效益及防灾对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
18 |
温钦舒;;大型丛生竹水土保持效益试验初探[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6年03期 |
19 |
从心海,梁一民,李代琼;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沙棘根系特性与土壤水分动态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1990年06期 |
20 |
石清峰,杨立文,张金香,王棣,刘启慎;太行山不同植被类型水土保持功能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200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