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生态系统的氨挥发与大气湿沉降及其环境污染研究(摘要)
【摘要】:正1大气氮沉降概况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几十年来,大气氮的沉降已明显增加,成为补偿农田生态系统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之一。仅长江流域1997年在气氮沉降量达18.2kgN/hm2,约占当年氮输入总量的30.2%。可见大气氮沉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稳定氮输入源。
|
|
|
|
1 |
纪仲昉;;大气沉降物的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1987年06期 |
2 |
张金良,于志刚,张经;大气的干湿沉降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J];海洋环境科学;1999年01期 |
3 |
覃有钧;;南宁市酸雨与二氧化硫[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0年01期 |
4 |
陆海燕;胡正义;张瑞杰;殷小锋;逢玉万;吴永红;;滇池北岸典型农区韭菜田大气氮湿沉降与氮挥发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10期 |
5 |
滕吉艳;史贵涛;薛文杰;宋国贤;汤臣栋;;崇明东滩大气湿沉降酸性特征[J];环境化学;2010年04期 |
6 |
周静;崔键;王国强;马友华;关静;;红壤旱地湿沉降氮特征及其对马唐-冬萝卜连作系统氮素平衡的贡献[J];生态环境;2007年06期 |
7 |
宋亮;;离子色谱方法在分析大气湿沉降中的应用[J];北方环境;2010年05期 |
8 |
高会旺,黄美元,程新金;东亚地区的硫沉降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1998年05期 |
9 |
丁国安,徐晓斌,王淑凤,于晓岚,程红兵;中国气象局酸雨网基本资料数据集及初步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4年S1期 |
10 |
赵卫红;王江涛;;大气湿沉降对营养盐向长江口输入及水域富营养化的影响[J];海洋环境科学;2007年03期 |
11 |
王艳;刘晓环;金玲仁;岳太星;王德众;王文兴;;泰山地区湿沉降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J];环境科学;2007年11期 |
12 |
王小治;尹微琴;单玉华;封克;朱建国;;太湖地区湿沉降中氮磷输入量——以常熟生态站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09年10期 |
13 |
;环境监测设备[J];环境科学文摘;1999年01期 |
14 |
贾钧彦;张颖;蔡晓布;刘学军;;藏东南大气氮湿沉降动态变化——以林芝观测点为例[J];生态学报;2009年04期 |
15 |
遆超普;颜晓元;;基于氮排放数据的中国大陆大气氮素湿沉降量估算[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08期 |
16 |
苏芳;丁新泉;高志岭;黄彬香;陈新平;张福锁;Martin Kogge;Volker Rmheld;;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肥的氨挥发[J];中国环境科学;2007年03期 |
17 |
范清;程水源;苏福庆;刘震;陈朝晖;高庆先;任阵海;;北京夏季典型环境污染过程个例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7年05期 |
18 |
王茜;王雪梅;林文实;钟流举;董汉英;刘海岗;;鼎湖山无机氮湿沉降来源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8年06期 |
19 |
林雨霏,刘素美,纪雷,张国森,张经;黄海西部春、夏季湿沉降常量离子化学特征研究[J];环境化学;2005年05期 |
20 |
孙志高;刘景双;王金达;;三江平原典型湿地系统湿沉降中氮浓度及沉降量初步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