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咸水灌溉冬小麦的试验研究
【摘要】:正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同时也是农业用水量较大的地区,随着用水量的增加,这一地区淡水资源承受着巨大压力;节水农业是这一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该平原咸水区面积约为6.2×10~4km~2,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浅层咸水区面积约为4.7×10~4km~2,矿化度为2~5g/L的微咸水资源约54×10~8m~3/年,占浅层咸水区面积的80%
|
|
|
|
1 |
吴忠东;王全九;;不同微咸水组合灌溉对土壤水盐分布和冬小麦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7年11期 |
2 |
李庆朝;微咸水灌溉对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3 |
米迎宾;屈明;杨劲松;余世鹏;;咸淡水轮灌对土壤盐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0年06期 |
4 |
吴忠东;王全九;;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对盐分胁迫的响应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0年12期 |
5 |
李栋;;微咸水灌溉的水盐控制与管理[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19期 |
6 |
郑九华,冯永军,于开芹,王兆峰,袁秀杰;秸秆覆盖条件下微咸水灌溉棉花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
7 |
乔玉辉,宇振荣,张银锁,辛景峰;微咸水灌溉对盐渍化地区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和土壤环境效应[J];土壤肥料;1999年04期 |
8 |
王卫光,王修贵,沈荣开,杨树清,胡文明;微咸水灌溉研究进展[J];节水灌溉;2003年02期 |
9 |
李科江
,贾文竹,冯洪恩;冀东黑龙港生态区浅层微咸水灌溉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4年03期 |
10 |
朱东海;职丽娟;吴海卿;胡超;乔冬梅;;不同埋深地下微咸水用于夏玉米灌溉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
11 |
张广居;;苏联冬小麦的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科学;1953年01期 |
12 |
;冬小麦氮素追肥期试验初报[J];西藏农业科技;1980年01期 |
13 |
关绍刚,金英;冬小麦地膜覆盖[J];新农业;1981年02期 |
14 |
刘汝桢;周定焕;伏建国;马云生;王建中;冯万银;陈彩能;;天水市冬小麦丰产小区栽培技术实施及效应[J];甘肃农业科技;1993年10期 |
15 |
孙书安;郑国清;刘九芬;孟菊茹;;气象因子影响度的概念及其应用[J];河南农业科学;1993年03期 |
16 |
胡文明;;微咸水灌溉对作物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7年01期 |
17 |
郑玉萍;张月华;;秋冬气候变化对乌鲁木齐冬小麦播期的影响[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8年02期 |
18 |
崔彦生;韩江伟;曹刚;孟建;张进文;;冬前积温对河北省中南部麦区冬小麦适宜播期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8年07期 |
19 |
杨晓华;杨永红;;秋季气候变暖对冬小麦奇异生长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
20 |
严忠诚;李永辉;;旱地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2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