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和水葫芦混合发酵产氢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以沼气池污泥和水葫芦为混合发酵底物,以活性污泥煮沸处理后扩大培养的优势产氢菌株为接种物,研究其发酵产氢特性及影响因素。试验表明,在沼气池污泥底物中必须加入优势产氢菌株作接种物才能发酵产生大量H2;利用水葫芦作发酵底物时必须预先剔除其富含重金属的根部以防止对产氢细菌的抑制作用;富含纤维素等复杂大分子的水葫芦必须经过酸碱和酶解等预处理才适于细菌发酵产生大量H2;污泥和水葫芦混合发酵过程中必须适当处理浮渣以使得大量H2能及时导出,否则反而会抑制细菌的产氢代谢导致产氢能力明显降低。试验在沼气池污泥中加入优势产氢菌株作接种物时得到的产氢能力最高,单位产氢量为116.3mL/g TS,平均氢气浓度为 64.95%。
|
|
|
|
1 |
宋庆彬;李爱民;鞠茂伟;刘卓;;厨余与污泥联合发酵不同预处理产氢特性研究[J];可再生能源;2008年06期 |
2 |
尹守迁;;污泥厌氧消化处理工程技术问题探讨[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8年01期 |
3 |
李斌;李羊林;;污水处理厂污泥好氧发酵堆肥农用研究进展[J];环境卫生工程;2009年S1期 |
4 |
李宇亮;李小明;郭亮;曾光明;杨麒;廖德祥;;污泥发酵制氢技术的现状和展望[J];中国沼气;2008年01期 |
5 |
吴正松;谢光健;陈大志;夏瑞杰;皮家悦;郑婧;于洋;王鹤;;污泥/生活垃圾一体化反应器处理污泥的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0年23期 |
6 |
蔡木林,刘俊新;污泥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2005年02期 |
7 |
张映辉;;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制作复合化肥试验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08期 |
8 |
刘敏之,周增炎,高廷耀;毛细吸水时间测定仪的试制和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1989年05期 |
9 |
王祥;;联邦德国净化污泥在农业上的利用[J];上海环境科学;1989年07期 |
10 |
冯生华;法国带式压滤机的性能[J];中国给水排水;1991年04期 |
11 |
赵子定,常玉海;化纤污泥高温堆肥处理的试验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93年01期 |
12 |
左任成;硫酸废水处理后排放污泥的利用[J];化工环保;1994年02期 |
13 |
尹军,韩卫泽;日本的污泥处理现状及展望[J];中国给水排水;1995年03期 |
14 |
;污泥离心脱水成套装置[J];中国军转民;2001年10期 |
15 |
吴敏,杨健;关于城镇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泥排放量考核与控制的讨论[J];给水排水;2002年09期 |
16 |
刘仁勇,史笑非,马志明,李亚峰;污泥好氧消化的动力学及相关问题讨论[J];辽宁化工;2002年01期 |
17 |
张光明,吴敏生,张维昊,张锡辉;城市污泥超声波处理技术[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6期 |
18 |
郭淑琴,胡大卫,卢心虹,赵乐军,徐文刚;介绍几种污泥热干化技术设备[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05期 |
19 |
岳军武;谈国内外给水厂的污泥处理[J];现代技能开发;2003年05期 |
20 |
袁园,杨海真;表面活性剂及酸处理对污泥脱水性能影响的研究[J];四川环境;2003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