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滑雪损伤评价国际研究综述
【摘要】:研究目的:国外关于滑雪损伤的研究已相当成熟,研究成果对滑雪损伤预防、器材的完善、滑雪场安全管理以及管理政策制定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我国在该领域研究刚刚起步,理论研究远不及滑雪市场的繁荣,在休闲滑雪损伤发生率统计、损伤程度评价方面尚未与国际接轨。如何借鉴国外休闲滑雪损伤的研究成果指导国内相关研究的开展,显得尤为迫切。为此,本研究通过国外相关研究的梳理,厘清国外休闲滑雪损伤的研究历程,对国外休闲滑雪损伤率、损伤程度等损伤评价指标进行全面梳理和归纳,以期为中国休闲滑雪损伤研究提供更多国际借鉴和理论参考。研究方法:通过WOS、Pubmed、Sport discus多个数据库检索,通过1940-2018年国外休闲滑雪损伤相关文献的考察,共检索文献606篇。对休闲滑雪损伤发生率、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和损伤程度常用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国际休闲滑雪损伤发生率常用表示方式有三种,一,绝对损伤率,绝对损伤率的统计相对准确,但需要明确总体滑雪人数。二,相对损伤率,损伤率是根据损伤总量和缆车运行总量之比来进行描述的。相对损伤率可以换算成绝对损伤率,根据Bergstrom的计算,一个滑雪者日相当于14-20次缆车运行数。三,平均损伤率(mean days between injury,MDBI)是指损伤发生之间的平均日滑雪者数来表示(MDBI=total number of skier days/total number of the specific injury seen),该方法实际上是绝损伤率的逆算,这种方法既可以衡量整体滑雪损伤率,也可以用来描述局部损伤发生率。此外,由于竞技滑雪损伤发生率相对较高,国际上竞技滑雪损伤率与休闲滑雪在计算单位上存在所差异。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休闲滑雪损伤发生率有较大差异,纵观国外休闲滑雪损伤研究历程,休闲滑雪损伤发生率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损伤高发期(20世纪50-70年代),这一时期很多研究显示的损伤率和损伤程度都非常高;损伤下降期(20世纪70-90年代),这一阶段由于滑雪板、雪鞋和滑雪技术都在不断发展,滑雪损伤的模式逐渐发生变化;损伤稳定期(2001-至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场地器材的不断完善,这一时期休闲滑雪损伤发生率基本维持在1-3/1000之间。在因休闲滑雪发生的所有伤害中,膝关节是最常见的损伤部位,占到整体损伤比例的三分之一,其次是小腿和脚踝,因此下肢特别是膝关节损伤成为研究热点。头部损伤是除膝关节外损伤发生频率较多的部位,不同文献报告的损伤中,头部受伤比例占9%到19%。休闲滑雪损伤类型中以扭伤为主,其他常见损伤类型还包括挫伤、骨折、脱臼、脑震荡,其中骨折在单双板滑雪中的发生比例也较高。休闲滑雪损伤严重程度的评价已有研究也采用了不同方法,其中较为通用的是AIS和ISS评分两种,国际上研究结论较为一致的是双板滑雪者的损伤严重程度整体上高于单板滑雪者,尽管单板滑雪者的损伤率会更高,且男性高于女性,青少年高于成年人。研究结论:第一,国外关于休闲滑雪损伤的研究起步较早,成果也非常丰硕,与此相比,我国在休闲滑雪损伤研究领域起步晚,20世纪末才开始有研究者对休闲滑雪损伤进行关注,整体研究层次相对表浅。第二,国外休闲滑雪损伤的发展基本经历了损伤高发期、下降期和稳定期三个阶段,休闲滑雪损伤发生率的表示方法以绝对损伤率、相对损伤率和平均损伤率三种为主,在计算局部损伤和死亡率方面统计单位略有差别。第三,不同时期损伤模式不同,膝部和头部损伤始终是研究者关注重点,骨折和创伤性脑损伤也是损伤类型中被关注的焦点。第四,国外对休闲滑雪损伤发生率的表述、损伤部位划分、损伤类型分类及损伤程度的评价方法,已经形成了国际通用标准和相对稳定的研究范式,多样化标准实现了休闲滑雪损伤的多角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