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困境与消解策略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冰雪运动进校园的障碍性因素及策略进行了讨论分析,认为冰雪运动进校园对于提高我国冰雪运动实力、拉动经济增长、锻炼学生身体及意志品质等方面意义重大。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学生个人层面,冰雪运动进校园都有相当的意义。持续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是我国成为冰雪体育强国的必经之路。本文认为,要进一步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就必须加大冰雪运动的宣传、加大场馆建设的投资力度,与企业合资建设室内冰场、拓宽后备人才选拔途径,将高校冰雪人才进行调配、做好学生冰雪运动初期教育。本文对于我国冰雪体育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场馆设施严重缺乏、室内冰场建设难度大、后备人才断层、专业教师短缺、冰雪运动的安全隐患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期望本文能够为我国持续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提供借鉴。为迎接2022年冬奥会的到来,完成"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百万青少年上冰雪"计划作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支撑,并以"校园冰雪计划"为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抓手开展冰雪运动。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六个部门发文《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其中"推动青少年冰雪运动的普及与提高"是主要任务之一。因此也凸显了冰雪进校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随着经济增长,国民健身热潮不断深入,对冰雪运动开展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参与冰雪运动的冰雪人数也在不断壮大,已经成为我国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利用冬奥会这一良好契机,进一步改善我国冰雪进校园的现状。有人曾说,挪威的婴儿都是坐着滑雪板从娘胎里出来的。这充分说明冰雪运动已经深入到他们的骨髓。本文认为,我国开展冰雪运动也理应从娃娃抓起。青少年作为我国冰雪运动长期发展的主力军,不仅仅是参与主体,更是参与核心。中小学生的智力与体力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相比较于成年人来说,对于新事物的理解与学习更快。目前我国的冰雪运动人口相对较少,要完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还有较长一段距离,因此,青少年群体对于这一目标的完成意义重大。我国大力提倡全民健身运动,而冰雪运动作为一项参与性与健身性极强的重要的群众性健身运动,更需要进行推广宣传。冬奥会背景下多个地方积极响应号召,就冰雪运动进校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随着国家体育总局《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印发,校园冰雪计划正式拉开了序幕。规划指出,第一,2018年编制完成冰雪运动校园教学指南;第二,全国中小学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2020年达到2000所,2025年达到5000所;第三,鼓励开设冰雪运动相关专业的职业学校或高等院校参与培养中小学冰雪运动教师,到2020年完成对5000名校园冰雪运动项目专职或兼职教师的培训[2]。这些政策的出台,极大地鼓励了我国冰雪运动进校园的热情。但机遇往往与挑战相伴而生,我国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不断地显现出来。尤其是如何进一步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战胜传统观念的束缚、解决后备人才和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场馆建设以及冰雪运动中的安全隐患等问题凸显。而且冰雪活动不同于其他的体育活动,都是在低温下进行的,而且若是学生不能够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的话,活动的危险系数是很高的。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就对于教师自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3]。提高我国的冰雪综合实力、增加冰雪运动人口、增加冰雪后备人才、取得优异成绩成为我国冰雪运动亟待解决的问题。冬奥会体育运动项目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后备人才的竞争,而我国后备人才主力军还是在中小学生人群中。因此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已经是时代迫切的需要。2022年我国冬奥会的成功申办是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转折点,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政策上给予冰雪运动发展大力支持并给出了明确的发展目的,同时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因此冰雪运动进校园势在必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