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共作有机农业模式的能值评估
【摘要】: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上海市跃进农业管理总站的稻鸭共作有机农业模式(模式Ⅰ)和对应的稻麦轮作常规生产模式(模式Ⅱ).的可持续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比较了两种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利用新设立的能值指标-基于能值的产品安全性指标(PSI)比较了两个系统产品的安全性,用系统产出能值反馈率(FYE)比较了两个系统的自组织能力。结果表明,模式Ⅰ的能值效益高,自组织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强,产品安全性高,净能值产出率(EYR)、系统产出能值反馈率(FYE)、能值可持续指标(ESI)分别是模式Ⅱ的1.57倍,14.1倍和8.71倍,PSI模式Ⅰ为0,模式Ⅱ为-0.66;模式Ⅰ对环境的压力小于模式Ⅱ,能值投资率(EIR),环境负载率(ELR)分别是模式Ⅱ的40.1%和18.3%;但模式Ⅰ的经济效益低于模式Ⅱ,其产出、毛收入和净效益分别低于模式Ⅱ15.7%、11.1%和35.8%,可是以能值一货币价值(Em$)计算,模式Ⅰ的产投比、毛收入和净收入分别高于模式Ⅱ50.0%,102.6%和136.4%,随着市场对有机食品认知程度的提高,模式Ⅰ的经济效益具有提高的潜力。模式Ⅱ是高投入、高产出的系统,其能值投入总量和经济产品产出能值分别是模式Ⅰ的1.80倍1.65,建议模式Ⅰ以豆科作物代替豆科绿肥则可以提高经济产出,优化生产系统。
|
|
|
|
1 |
甄若宏,王强盛,沈晓昆,张卫建,卞新民,黄丕生;我国稻鸭共作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展望[J];农村生态环境;2004年04期 |
2 |
兴农;“稻鸭共作机械化栽植技术的研究”通过成果鉴定[J];中国稻米;2004年02期 |
3 |
;镇江成功推广“稻鸭共作农业技术”[J];福建农机;2002年02期 |
4 |
张建华;从“稻鸭共作”和“种草养鹅”看家禽业与农牧业生态发展的前景[J];中国家禽;2003年12期 |
5 |
钟火林
,帅根林
,朱湘慧
,黄雨达;稻鸭共作技术及其问题研讨[J];中国农技推广;2003年04期 |
6 |
李裕,王刚;有机农业与可持续发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12期 |
7 |
岳于渊;;追问有机农业(三)——与全球华人有机协会执行会长傅元辉先生的问答集(续)[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年05期 |
8 |
徐信国;优化生态环境 发展有机农业[J];企业经济;2001年04期 |
9 |
沈晓昆;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新技术——稻鸭共作[J];农业装备技术;2003年02期 |
10 |
杜玉虎,孙满柱,楚明;实训基地建设应符合有机农业发展的要求[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
11 |
;稻鸭共作咨询单位和专家[J];中国家禽;2003年22期 |
12 |
;什么叫有机农业[J];广西园艺;2004年05期 |
13 |
沈晓昆;戴网成;王强盛;王志强;;镇江稻鸭共作技术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家禽;2005年23期 |
14 |
;有机农业的百年历程[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09年12期 |
15 |
方志权;有机农业初探[J];上海农业学报;2000年04期 |
16 |
;信息快递[J];蔬菜;2001年09期 |
17 |
蒿迈道;对有机农业的一些肤浅认识(二)[J];现代种业;2002年03期 |
18 |
杜相革,单绪南,刘志琦,董民,杨东鹏,曲再红;有机农业与食品安全[J];中国农学通报;2004年01期 |
19 |
兴农;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增进国际间农业合作 第四届亚洲稻鸭共作研讨会在镇江举办[J];农业装备技术;2004年04期 |
20 |
徐天勇;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发展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