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六环之间绿化控制带发展潜力评估
【摘要】:正 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实践经验表明,绿化控制带对于控制大都市的无序扩展,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在总结绿化控制带规划的意义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的发展特征,及快速扩张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介绍了绿化控制带的规划构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然后,从北京市绿化控制带的基本构想出发,以TM遥感影像为重要的数据源,分类提取了绿带规划区,五、六环之间的土地资源覆盖现状;
|
|
|
|
1 |
高俊峰;刘彦平;;北京东灵山山地景观格局梯度变化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0年04期 |
2 |
邓湘文,文定元;林火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及其应用[J];森林防火;2003年03期 |
3 |
王斌,刘华,张硕新,雷瑞德;秦岭火地塘林区景观格局破碎度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10期 |
4 |
李明阳,熊显权,杨劲松,刘礼;紫金山风景林景观格局变化的研究[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5年04期 |
5 |
郭泺;夏北成;;山岳风景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的比较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年01期 |
6 |
杨瑞卿;薛建辉;;徐州市公园绿地景观结构与格局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
7 |
郭泺;夏北成;余世孝;;森林景观格局研究中的尺度效应[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6年03期 |
8 |
乌日汗;宋丽萍;温小荣;佘光辉;;深圳特区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现状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9 |
甄江红;苏根成;张靖;周瑞平;;鄂尔多斯特有种四合木分布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J];地理研究;2009年04期 |
10 |
孙新旺;;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探析——以盐城市义丰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6期 |
11 |
李翠萍;黄义雄;叶功富;陈利;郭宏斌;肖海燕;;福建东山岛防护林景观格局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0年02期 |
12 |
闫海冰,郝占庆,杨秀清,杨清培;黑龙江省红松林资源动态变化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5年09期 |
13 |
王娟;牛树奎;骆有庆;梁丽壮;;浙江省富阳市森林景观格局与松材线虫病发病程度的关系[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年19期 |
14 |
沈惠新;;基于城市森林类型的景观异质性分析——以徐州市为例[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
15 |
王桂晨;刘洋;;岷江源头区森林景观动态与土壤侵蚀的关系[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8年01期 |
16 |
宋唯真;汪爱君;余兵妹;郑新建;汪圣礼;周卫青;;千岛湖生态景观林景观格局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9年05期 |
17 |
杨光;吴泽民;吴文友;;合肥市城市森林格局动态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
18 |
付芝;冯水琴;卢鹏;陈晓琳;;基于GIS的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研究——以碧塔海自然保护区为例[J];林业建设;2011年02期 |
19 |
赖长鸿;胡庭兴;赵安玖;;川西亚高山道孚林区森林景观格局地形分异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6年02期 |
20 |
赵安玖;胡庭兴;赖长鸿;宋小波;;区域森林景观破碎化对比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