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湖水库生物操纵防止水华探讨
【摘要】:四明湖水库拥有多年利用鲢、鳙大量滤食浮游生物、控制水华、同时将水中有机物转化为鱼产品移出的非经典生物操纵实践经历,但水库现已转变成"藻浊型".对有限的数据分析,认为四明湖水库养殖鲢、鳙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水华事件发生,能减缓但不能控制水库的富营养化趋势,必须从生态流域的角度出发,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才能控制富营养化,保障饮用水源地的水资源安全.
|
|
|
|
1 |
余文公;夏自强;于国荣;蔡玉鹏;;生态库容及其调度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
|
|
|
|
|
1 |
许均华,陈新蕾;恢复东湖水生生态系统途径初探[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3年03期 |
2 |
吴为中,安成才,刘新尧,伍向弘,温东辉,石苗;溶藻细菌(B_5)的溶藻效果与溶藻特性的初步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3 |
袁博宇;官厅水库富营养化分析及对策探讨[J];北京水利;2004年06期 |
4 |
熊文,廖奇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影响及对策[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3年05期 |
5 |
刘家寿,陈文祥,黄永川,胡传林,彭建华,朱爱民,吴晓辉,常秀岭;浮桥河水库的营养状况与水质调控措施[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4期 |
6 |
董方勇;胡传林;黄道明;;三峡水库水质保护与渔业利用关系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1期 |
7 |
高永霞;朱广伟;逄勇;;消浪工程对太湖底泥再悬浮及营养盐释放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3期 |
8 |
申德林,奚业文,孙德祥,董星宇,车家甫;巢湖设置网箱利用微囊藻类养殖罗非鱼、鲢、鳙试验[J];淡水渔业;2002年01期 |
9 |
马徐发,熊邦喜,王银东;道观河水库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现存量[J];淡水渔业;2004年04期 |
10 |
姜波,赵秀兰;骆马湖富营养化调查[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年S1期 |
|
|
|
|
|
1 |
史为良,金文洪,王东强,李玉成,洪加明,郑亚静;放养鲢鳙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989年Z1期 |
2 |
阮景荣,戎克文,王少梅;微型生态系统中鲢、鳙下行影响的实验研究——2.营养物水平[J];湖泊科学;1995年04期 |
3 |
钱正英;陈家琦;冯杰;;人与河流和谐发展[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4 |
刘宗斌;城市湖泊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与鲢鳙放养关系[J];环境与开发;1999年01期 |
5 |
张水元,刘衢霞,黄耀桐;武汉东湖营养物质氮、磷的主要来源[J];海洋与湖沼;1984年03期 |
6 |
卢晓宁,邓伟;洪水对湿地系统的作用[J];湿地科学;2005年02期 |
7 |
金春华,陆开宏,王扬才;改性明矾浆和滤食性动物控制月湖的蓝藻水华[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4年02期 |
8 |
崔福义,林涛,马放,张立秋;水体治理中鲢鳙生物操纵作用的实验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
9 |
韩其为,何明民;论三峡水库泥沙淤积的控制──处理三峡水库泥沙的策略与措施[J];泥沙研究;1996年01期 |
10 |
余文公;夏自强;蔡玉鹏;于国荣;;三峡水库蓄水前后下泄水温变化及其影响研究[J];人民长江;2007年01期 |
|
|
|
|
|
1 |
况琪军,夏宜,吴紫元;一种新型消毒剂的杀藻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03期 |
2 |
窦明,谢平,夏军,沈晓鲤,方芳;汉江水华问题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2年05期 |
3 |
刘桂明,邓义敏,李怡;微囊藻毒素研究进展[J];云南环境科学;2002年02期 |
4 |
刘正文,钟萍,韩博平;铜绿微囊藻中的紫外保护物质类菌孢素氨基酸(MAAs)与水华形成机制探讨[J];湖泊科学;2003年04期 |
5 |
季林丹;刘慧刚;徐进;徐立红;;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天然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J];水生生物学报;2007年04期 |
6 |
莫婉湫;李策;刘玉;廖宝文;;认识“水华”[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9年01期 |
7 |
;水华现象[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年08期 |
8 |
王朝晖,齐雨藻,徐宁,陈菊芳;大亚湾日本星杆藻种群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中国环境科学;2004年01期 |
9 |
杨保国;阮松树;;池塘裸藻水华的防治[J];新农村;2009年01期 |
10 |
沙鸿勋;对汉江两度出现“水华”污染的思考[J];环境导报;199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