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夏季风的变化及其对中国水资源的影响
【摘要】:中国是一个季风国家,其降水的多寡或异常密切的与东亚夏季风活动有关。从20世纪70年后期,中国东部的降水分布或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华北地区出现连续的干旱,而江淮流域与华南地区多雨,洪涝频繁发生。1991,1998,1999和2003年等江淮持续性大暴雨与1994年华南持续性大暴雨等就是发生在这种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通过对中国东部123年(1880-2002年)降水资料的分析揭示出,上述降水格局的变化是60-80年振荡的年代际变化的表现,而这种长周期的降水振荡是由东亚夏季风的类似年代际振荡引起。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前,东亚夏季风处于强盛阶段,它从热带带来的丰富水汽可以到达华北和东北,因而在北方产生异常多的降水,而1970年代末之后,东亚夏季风开始明显减弱,大量的水汽不能输送到华北。引起北方的干旱。在上述观测事实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东亚季风减弱的原因。结果表明,它与1978年以来青藏高原前冬和春季积雪的增加与热带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突然的增加有直接的关系。从而明显减弱了驱动亚洲夏季风的海陆温差,致使夏季风减弱。目前还不清楚,这两个因素在多大程度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但至少海表温度的上升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种表现。因而中国东部降水格局的长期变化可能是自然的60-80年周期振荡与全球气候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