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桥水库水源地生态湿地系统建设可行性分析
【摘要】:于桥水库水源地生态湿地系统拟利用水库入库河口段两侧的废弃鱼塘或滩涂,对入库河口进行综合治理。该系统包括生物净化系统和分流排水系统两部分。生物净化系统设计采用芦苇湿地可将上游河道汛期洪沥水(或引滦输水)污染较严重的水头通过吸附、过滤、分解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综合效应降低氮、磷和有机污染负荷。分流排水系统则利用原汇流渠道向南穿过燕山山脉垭口,与兰泉河主河道的上游相接,从而打通于桥水库上游沥水下泄通道。经净化达标后上游来水进入于桥水库,对于超过该标准且水质不达标或净化不达标的水体则排入分流排水系统进行处理。本文对湿地的建设场地、自然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对芦苇湿地的净化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对湿地系统的布局及运行维护方案进行了初步的设计,对生态湿地系统项目的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估,建设方案经论证可行。
|
|
|
|
1 |
郑丽娜;程君敏;温圣宇;;于桥水库水源地污染状况及对策[J];海河水利;2008年05期 |
2 |
郑丽娜;温圣宇;程君敏;;于桥水库水源地富营养化的调查及分析评价[J];工程与建设;2008年05期 |
3 |
陈宏威;于桥水库污染源的调查及水源保护对策的探讨[J];海河水利;2003年04期 |
4 |
魏志勇;顾俊芹;李志坚;王景利;;天津市于桥水库生态湿地建设构想[J];天津农林科技;2010年04期 |
5 |
仇沾霖;;舍小家 顾大家 全力确保于桥水库水质不受污染[J];天津经济;1999年03期 |
6 |
秦铮;郑丽娜;;于桥水库富营养化趋势分析及应急措施[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4期 |
7 |
王学欢;安会静;李翔天;;水生植物总量控制对水资源地水质净化的重要作用[J];天津科技;2010年06期 |
8 |
秦保平,孙韧,王德龙,林坚,张玉惠,张洪滨;引滦河道中水质偏碱的起因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1999年05期 |
9 |
王刚,郭柏权;于桥水库水体状况分析与污染防治对策[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2期 |
10 |
;“于桥水库渔业生态恢复与污染物控制技术示范”项目通过鉴定[J];天津水产;2008年Z1期 |
11 |
李万庆,李金中,吴雷,郑洪起,于秀玲,朱琳;于桥水库网箱养鱼对水质影响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4期 |
12 |
王祖伟;赵瑞雪;王世猛;沈自彬;王金平;;于桥水库周边农村生态示范区建设与水环境保护[J];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05期 |
13 |
张淑娜;;基于AHP-PCA模型的于桥水库富营养化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年06期 |
14 |
朱易春;冯秀娟;张光明;;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研究[J];人民黄河;2011年08期 |
15 |
孙景云,左犀;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保护[J];环境保护;1996年05期 |
16 |
李泽军;从水体叶绿素含量评价于桥水库富营养化程度[J];河北水利水电技术;2001年06期 |
17 |
韩静,郑凡;太原市主要供水源地的水质评价[J];山西水利;2003年05期 |
18 |
卢卫;浙北引水工程备选水源地水质研究和保护[J];中国水利;2004年09期 |
19 |
车越,杨凯,徐启新;水源地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年05期 |
20 |
梁瑞英;黄小兰;;韶关市区地表水源地水质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