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河口变化对黄河下游的影响
【摘要】:正河口的淤积、延伸、改道可以理解为变更河流侵蚀基面的高度,从而引起河流纵剖面的调整以及水流挟沙能力与来沙量对比关系的改变,产生自河口向上发展的溯源堆积和溯源冲刷。这种溯源性质的堆积和冲刷与河流塑造平衡纵剖面过程中所产生的沿程淤积和沿程冲刷是性质不同的两种河床变形。前者自下而上发展,变幅下大上小,受制于流程的增长和缩短;后者自上而下发展,变化范围一般上大下小,受制于水流挟沙能力与来沙状况的对比关系。
|
|
|
|
1 |
庞家珍;论黄河三角洲流路演变及河口治理的指导原则[J];人民黄河;1994年05期 |
2 |
庞家珍,姜明星;黄河河口演变(Ⅱ) kl——(二)1855年以来黄河三角洲流路变迁及海岸线变化及其他[J];海洋湖沼通报;2003年04期 |
3 |
;“黄河河口水动力学泥沙数学模型研究”(98Z02)项目通过验收[J];治黄科技信息;2001年04期 |
4 |
孙赞盈;水库溯源冲刷计算方法[J];人民黄河;1997年09期 |
5 |
李东风,张红武,钟德钰,吕志咏;黄河河口潮流和泥沙淤积过程数值分析研究[J];水利学报;2004年11期 |
6 |
张跟广;水库溯源冲刷模式初探[J];泥沙研究;1993年03期 |
7 |
彭润泽,牛景辉;推移质溯源冲刷的数值计算[J];泥沙研究;1987年03期 |
8 |
巨江;溯源冲刷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J];泥沙研究;1990年01期 |
9 |
王开荣;茹玉英;陈孝田;侯志军;;黄河河口三角洲岸线动态平衡问题的探讨[J];泥沙研究;2007年06期 |
10 |
王开荣;茹玉英;;黄河河口河海划界的理论基础及其原则[J];中国水利;2010年18期 |
11 |
王宗文;韦直林;李士国;;黄河河口挖河减淤数学模型研究[J];人民黄河;2006年11期 |
12 |
彭润泽,张振秋;水库溯源冲刷的控制利用[J];水利学报;1985年01期 |
13 |
梁国亭,王育杰,杨燕;三门峡水库运用对库区冲淤影响的研究[J];泥沙研究;2001年02期 |
14 |
彭润泽;常德礼;白荣隆;谭伟民;;推移质三角洲溯源冲刷计算公式[J];泥沙研究;1981年01期 |
15 |
任晓枫;曹如轩;;黄河河口淤积演变对河道影响的预估计算方法[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1990年03期 |
16 |
邓志强;非均匀推移质溯源冲刷规律研究[J];泥沙研究;1991年01期 |
17 |
曹文洪,胡春宏,姜乃森;引海水冲刷黄河口的试验研究[J];泥沙研究;2002年06期 |
18 |
周毓勤;张文江;冯娟;罗利环;;巨石在堰塞湖泄流过程中的影响试验分析[J];吉林水利;2010年03期 |
19 |
庞家珍,司书亨;黄河河口演变——Ⅰ.近代历史变迁[J];海洋与湖沼;1979年02期 |
20 |
王万战;黄河口清水沟流路河道演变及其对近口段的影响[J];人民黄河;199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