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四声调激活P600:字音与字义分离的ERP实验证据
【摘要】:目的:通过对真音和假音以及四种声调的比较来揭示汉语拼音真假音四声调的脑加工机制。方法: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是辅音、元音和声调的组合。研究者发现,并不是任意的辅音、元音和声调的拼音组合都有对应的汉字。没有对应汉字的拼音组合称之为“假音”(如nua),其他有对应汉字的拼音组合称之为“真音”(如tou)。从词频字典数据库中分别筛选真音和假音各四个声调,每个声调有50个音,分呈两个实验。实验一为假音四声调实验,实验二为真音四声调实验,实验任务要求16名被试看着面前数字显示器所呈现的拼音进行默读。被试默读时脑电数据通过NeuroScan 36导的ERP记录与分析系统进行采集。结果:汉语拼音四声调有显著性差异;无论任何声调,在约400ms潜伏期处,假音均比真音引起一个更大的负性波,这说明了假音认知需要付出更多的资源:在约600ms潜伏期处, 假音均比真音引起一个更小的正性波,这似乎反映了在此阶段获得对拼音整体认知的再分析和整合:头皮分布表明,汉语拼音诱发的N400以额一中央分布优势,与西文诱发的N400 顶-中央优势或以脑后部优势存在差异性。结论:汉语声调信息的脑加工过程有区别,汉语拼音可引发出N400与P600,且其编码方式与汉字的编码类似。
|
|
|
|
1 |
张玉洁;;认真教好汉语拼音 充分发挥拼音作用[J];心理学探新;1987年02期 |
2 |
徐芬,任萍;小学儿童语音意识与汉语拼音能力的关系[J];应用心理学;2004年04期 |
3 |
钟毅平;陈芸;周路平;周海波;;自我正面偏见的ERP研究[J];心理科学;2010年03期 |
4 |
郭春彦,朱滢,丁锦红,范思陆;不同加工与记忆编码关系的ERP研究[J];心理学报;2003年02期 |
5 |
王沛;蔡李平;;工作记忆与句法歧义消解关系的脑功能研究述评[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
6 |
钱含芬,李山川,孔燕;小学儿童方块汉字和汉语拼音识记曲线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86年04期 |
7 |
孙天义;肖鑫;郭春彦;;预知任务转换的内源性准备和外源性调节[J];心理学报;2008年05期 |
8 |
刘兆敏;郭春彦;罗良;;基于激活模型中的注意与长时记忆可用性的ERP研究[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0年05期 |
9 |
覃薇薇;刘思耘;杨莉;周宗奎;;前分类声音存储器对声调和情绪韵律的加工[J];心理学报;2010年06期 |
10 |
王恩国;吕勇;胡伟;沈德立;;12-13岁儿童数字编码与提取的ERP研究[J];心理科学;2010年04期 |
11 |
张积家,林志华;汉语拼音水平与英语语音意识、英语拼写能力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2年05期 |
12 |
屈晓兰;认知的行为研究与脑研究浅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13 |
陈卓铭,林谷辉,李炳棋,高然;声调的脑机能偏侧化研究[J];心理学动态;1999年02期 |
14 |
屈南,郭春彦,聂爱情,丁锦红;提取方式对相继记忆效应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5年01期 |
15 |
王湘,程灶火,姚树桥,赵仑;汉词再认的ERP新旧效应[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5年02期 |
16 |
石慧,赵仑,罗跃嘉,彭淼,金魁和;情绪刺激转换对注意转换代价影响的ERP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5年03期 |
17 |
;明确概念 培养能力——从阅卷谈起[J];思维与智慧;1983年05期 |
18 |
李荣宝;陈素梅;毛浩然;;儿童视觉加工能力与其语音意识的相关性[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
19 |
胡碧媛,许世彤,区英琦;中国儿童、少年在表意和表音文字辨认中大脑两半球的机能特点[J];心理学报;1989年02期 |
20 |
李晓雯,郭念锋;拼读困难儿童某些认知特征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