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气象要素下地面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摘要】:地面臭氧作为一种光化学污染物,近年来随着机动车的急剧增加而显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本文分析了2009年7月到2011年6月的数据,得到两年的年均值分别为30.7ppb和33.0ppb,增长率为7.5%。通过分析地面臭氧日均值变化图,也可以看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同时地面臭氧浓度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由高到低依次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产生季节性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地面臭氧的生成原理,地面臭氧作为一种二次污染物,需要氮氧化物、CO和挥发性有机物在光照条件下生成,因此光照和温度是最为重要的外界环境。也因此地面臭氧浓度在14-15时出现一日中的最大值,在6-7时为一日中的最小值。地面臭氧浓度也并没有因为光照和温度的影响在夏季达到最大值,那是因为其还受到其它气象因素的影响,如日照时数、风向风速和相对湿度等。我站一般在6月份进入梅雨期,直接造成6月份有近一半的天数没有日照。夏季较多受西南偏南和西南风向的影响,同时这些风向的风速较大,也一定程度的抑制了臭氧的产生。在文中,我们得出结论,臭氧浓度在相对湿度为60-90%时,相对湿度越大臭氧浓度越低,相对湿度越小臭氧浓度越高。夏季由于相对湿度最大,为81%左右,地面臭氧受相对湿度的影响就较大。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夏季臭氧值小于春季的臭氧值。由于我站秋季相对湿度也较大,臭氧浓度值受到一定的影响,使其小于春季的值。而冬季受到日照强度和气温的影响,显现出全年低值,2-3月份浓度值随气温升高而逐渐升高,5月份达到最高值后,6月份因梅雨、晴天日数较少,浓度开始下降,夏季因相对湿度和风向风速的影响出现一个谷值,然后在秋季达到阶段性峰值,随后又开始减小直至冬季达到全年低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