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大气环流型的特征分析
【摘要】:利用基于英国Lamb(1950年)发展的大气环流分型方法的Jenkinson(1977年)法对淮河流域地区1948~2009年的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场进行环流分型,分析主要环流类型频率的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变化规律,为改进气候预测提供参考依据。由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场算出6个环流指数,并由此划分出27种环流类型,分析了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主要环流类型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影响淮河流域的主要环流型有5种(南风平直环流型(S)、西南风平直环流型(SW)、反气旋型(A),东北风反气旋式平直环流型(ANE)及东风反气旋式平直环流型(AE)),占全部环流型的78.38%。冬季淮河流域主要受大陆冷高压控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弱,受东北东亚冬季风的影响,因而淮河流域主要盛行A、AE、ANE环流型。夏季淮河流域主要受亚洲热低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并且受西南东亚夏季风的影响,因而淮河流域夏季主要盛行S、SW环流型。环流型A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在淮河流域出现的各环流类型中频率达到最大,环流型S、SW、ANE和AE的出现频率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减少,直到70年代又开始增加。此外,在冬季和夏季地砖风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较明显的减弱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