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风电场近地层湍流强度特征分析
【摘要】:根据连云港沿海岸边及近海6座测风梯度塔实测资料,在充分考虑连云港特殊地形特点的基础之上,探讨了连云港沿海近地层风湍流强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及特点,并重点对不同类型强风所引起的强湍流特征及对风电场的影响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风湍流强度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冬季小、夏季大,且湍流强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海面动力粗糙度对海上强湍流变化的影响有别于无强风及下垫面为陆地时;热带气旋影响区域,可能会出现明显的"长鼻"现象,且风速"长鼻"与湍流强度"长鼻"出现时段相同,方向相反;风电场建设应特别注意热带气旋引起的强湍流对风电机造成的破坏,华东中、北部沿海地区风电机抗湍流强度参数建议设计为0.4-0.5。
|
|
|
|
1 |
王定一;;光学风速仪[J];气象科技;1980年S5期 |
2 |
王定一;;湍流强度及风速的光波遥感[J];气象科技;1980年S5期 |
3 |
曹文俊,朱汶,逄勇,陶立英;天津市郊近地面层湍流特征量的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
4 |
邓雪娇,吴兑;热带沿海近地层大气的湍流结构和谱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1997年01期 |
5 |
张苏平;杨育强;王新功;魏建苏;;低层大气季节变化及与黄海雾季的关系[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
6 |
高会旺;顾明;王仁磊;薛宇欢;;北黄海海域大气湍流强度特征及风速标准差相似性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7 |
李英;李跃清;赵兴炳;;青藏高原东坡理塘地区近地层湍流特征研究[J];高原气象;2009年04期 |
8 |
温景嵩,顾慰渝,魏公毅;上海湍流强度分布的一个模型[J];气象学报;1980年02期 |
9 |
高会旺,管玉平,陈长和,林一骅,吴洁晶;河谷城市小风条件下的近地层湍流特征[J];大气科学;1998年06期 |
10 |
张强,胡隐樵;兰州山地湍流输送和湍流强度的研究[J];高原气象;1992年02期 |
11 |
吴艳标;阳继宏;刘树旺;江奕光;叶燕翔;李福娇;李琼;向可宗;毛伟康;黄智慧;谷德军;;广东西部地区的湍流强度及大气扩散参数探讨[J];广州环境科学;1998年02期 |
12 |
仲雷;马耀明;李茂善;;珠穆朗玛峰绒布河谷近地层大气湍流及能量输送特征分析[J];大气科学;2007年01期 |
13 |
温雅婷;缪启龙;何清;李兰兰;;塔中近地层春夏季湍强和湍能变化的观测研究[J];中国沙漠;2010年02期 |
14 |
杨洪斌,刘万军,赵国珍,马雁军;沿海地区大气边界层扩散特征探讨[J];辽宁气象;2000年02期 |
15 |
徐玉貌,周朝辅,李振华,李宗恺;广州市近地层大气的湍流微结构和谱特征[J];大气科学;1993年03期 |
16 |
胡隐樵;陈晋北;左洪超;;湍流强度定理和湍流发展的宏观机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年02期 |
17 |
李英;李跃清;赵兴炳;;青藏高原东部与成都平原大气边界层对比分析Ⅱ——近地层湍流特征[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8年03期 |
18 |
徐家良;穆海振;;台风影响下上海近海风场特性的数值模拟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9年03期 |
19 |
倪志波;黄宏华;黄印博;饶瑞中;;基于闪烁法的大气湍流廓线测量技术[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0年01期 |
20 |
曹文俊,朱汶,王蓓蕾;重庆冬季大气边界层湍流扩散能力的初步研究[J];大气科学;199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