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莫兰蒂”异常路径的特点、成因及预报
【摘要】:本文在对"莫兰蒂"不同阶段的路径特点进行总结的同时,分析大尺度环境场、海温、台风结构等因素,对"莫兰蒂"路径的成因作了探讨。此外还对"莫兰蒂"的预报作了技术回顾,发现一些有意义的事实。"莫兰蒂"停滞打转后90°北折是发生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调整期。9月8日,随着1009号强热带风暴"玛瑙"向中纬地区移动,位于东海以东的副高主体与分裂至陆地的高压从低纬地区合并,并逐渐合为一体。同时,"莫兰蒂"在副高南侧生成,主要是受到副高偏东气流影响,向偏西方向移动。8日20时,在"莫兰蒂"进入南海东北部后,500hPa高度场也有所调整,由于台风倒槽和北方冷空气的夹击,副高呈东宽西窄的带状,588脊线位于27°N呈东北-西南走向,,引导气流偏弱,相伴随的是"莫兰蒂"的移速减慢,打转后转折期间的移速9km/h,强度也没有加强。9日8时,"莫兰蒂"北面的高压带有断裂的趋势,而其东面的副高主体维持在长江口附近,偏南气流加强,"莫兰蒂"在此偏南气流的引导下开始加速向偏北方向移动。在"莫兰蒂"移入南海时,其在其东北部海上开始生成一高空冷涡,8日13时此高空冷涡位于23°N、125°E,以后逐渐转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并增强。9日02时它移到25°N、121°E,08时已靠近华南沿海,范围扩大,高空低涡在高层有很强的辐合,并有很强的下沉气流,在低层有较强的辐散,在云图上表现为圆形的晴空区。从云图上可知"莫兰蒂"东侧有一宽近5个纬距的高空冷涡的下沉区,这个高空冷涡向西北方向移动和增强,其西侧的偏北气流迫使"莫兰蒂"远离副高引导气流,出现打转。总体而言,对于台风移动的3个阶段,主观预报和客观数值预报在其打转转向阶段未能够把握其移动变化的节奏。ECMWF、JMA、T639等数值预报对"莫兰蒂"的综合预报的误差偏大。
|
|
|
|
1 |
谢玲娟;东南亚10°~25°N,105°~130°E海区热带风暴异常路径的分析[J];台湾海峡;1994年04期 |
2 |
农孟松,黎惠金,卢伟萍,曾小团;热带风暴“米克拉”异常路径特征及原因分析[J];广西气象;2003年03期 |
3 |
罗哲贤;热带气旋逆时针打转异常路径的可能原因[J];中国科学B辑;1991年07期 |
4 |
许金镜,骆荣宗;西太平洋台风进入台湾和台湾海峡异常路径的气候分析[J];气象;1987年08期 |
5 |
刘爱鸣;高珊;;0908号台风“莫拉克”异常路径及其对台湾海峡两岸强降水的影响[J];台湾海峡;2011年02期 |
6 |
项续康,陆文杰,刘征;0116号台风异常移动路径分析[J];气象;2003年05期 |
7 |
郑艳;9618号台风异常路径暴雨过程分析[J];广西气象;1998年03期 |
8 |
薛纪善,王康玲;多个热带气旋相互作用对南海热带气旋异常路径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广东气象;1994年01期 |
9 |
刘爱鸣;林毅;吴幸毓;;台湾岛及邻近区域热带气旋异常路径特征分析[J];气象;2010年09期 |
10 |
徐同;王晓峰;许晓林;;0907号热带气旋“天鹅”异常路径分析[J];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2010年01期 |
11 |
谢玲娟;盛夏西北太平洋西南部和南海区域热带气旋异常路径的综合分析[J];广东气象;1995年03期 |
12 |
李波;费建芳;黄小刚;宋平;宋辉;;0908号台风“莫拉克”异常路径的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J];海洋预报;2011年02期 |
13 |
林缅,李家春;台风异常路径的模拟(Ⅱ)——CD方法[J];应用数学和力学;1999年01期 |
14 |
张胜军,陈联寿,徐祥德;Helen台风(9505)异常路径的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J];大气科学;2005年06期 |
15 |
毛绍荣;从9903号台风移动探讨台风登陆异常路径的条件[J];气象;2000年08期 |
16 |
简茂球,王婷,牛晓蕾,许连丰,贺海晏;登陆我国的热带风暴近海异常路径的统计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17 |
王怡红;马林芳;;0505号台风“海棠”打转之异常路径分析[J];浙江气象;2006年02期 |
18 |
梁晓祥;李刚毅;杨昌源;毛绍荣;;0707号强热带风暴“帕布”强度减弱与路径异常的关系[J];广东气象;2007年04期 |
19 |
黄先香;伍淑瑜;炎利军;;0907号热带风暴“天鹅”异常路径的成因[J];广东气象;2009年06期 |
20 |
吴中海,邱君瑞;台风侵袭上海地区的主通道与异常路径[J];气象学报;198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