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廓线雷达对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天气的探测研究
【摘要】: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环境观测试验站2010年4~7月风廓线雷达资料,计算分析了典型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的雷达回波强度及垂直分布结构,给出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暴启动爆发的水平风场和垂直速度特征,讨论了利用风廓线雷达反演沙尘数浓度和大气含沙量的有关问题。研究表明:①风廓线雷达可以在沙尘天气工作,它不仅可以探测到沙尘天气的开始和结束,而且可以探测到沙尘在空中被输送的高度、厚度范围以及沙尘运动的强度特征。②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暴等效回波强度约为-10~-22dBZ,扬沙等效回波强度约为-15~-28dBZ,浮尘等效回波强度约为-20~-40dBZ。③水平风垂直切变以及低空东风的维持常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天气发生的动力成因,低空水平风场随时间出现切变的时刻,往往是扬沙和沙尘暴开始的时间。④扬沙、沙尘暴天气发生时,大气垂直速度常表现为上升运动,正是因为垂直向上的大气运动,在较大水平风及干燥下垫面的配合下,导致地面沙尘粒子被输送到高空,形成了扬沙和沙尘暴。
|
|
|
|
1 |
李令军;北京沙尘天气污染利弊的个例分析[J];地学前缘;2002年02期 |
2 |
张丹梅;近50年阜新地区沙尘天气变化分析[J];辽宁气象;2003年02期 |
3 |
张利平;王春红;胡建军;;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一次强沙尘天气分析[J];空中交通管理;2005年05期 |
4 |
郑新江,罗敬宁,陆文杰,潘锡元,董超华;2000年3-4月卫星监测沙尘天气分析[J];遥感信息;2000年02期 |
5 |
方翔,郑新江,陆均天,孙家民,屠志方,李梦先,王国胜,周卫东;2002年春季北京沙尘天气成因及源地分析[J];国土资源遥感;2002年04期 |
6 |
白鹤群;;北京消失的湖泊[J];地图;2006年03期 |
7 |
刘爱霞
,周慧;我市开展沙尘天气监测预报及防治对策研究[J];天津科技;2001年05期 |
8 |
刘鸿雁,田育红,丁登;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和河北坝上地区不同地表覆盖类型对北京沙尘天气物源的贡献[J];科学通报;2003年11期 |
9 |
;中国沙尘暴源区沙尘天气首次减少[J];草业科学;2009年12期 |
10 |
郑新江,罗敬宁,陆文杰;2000年春季沙尘天气的监测、评估与对策[J];甘肃气象;2001年02期 |
11 |
王国勤,尤莉;2002年沙尘暴发生特点、原因及2003年春季沙尘天气展望[J];内蒙古气象;2003年01期 |
12 |
邵亚平;沙尘天气的数值预报[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4年01期 |
13 |
邹旭恺;张强;;2006年沙尘天气解析[J];中国减灾;2006年05期 |
14 |
陈大兴;;2006年一季度宁夏沙尘天气实况监测[J];科技资讯;2006年31期 |
15 |
全林生,时少英,朱亚芬,钱维宏;中国沙尘天气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气候原因[J];地理学报;2001年04期 |
16 |
王式功,王金艳,周自江,尚可政,杨德保,赵宗锁;中国沙尘天气的区域特征[J];地理学报;2003年02期 |
17 |
张平,杨德保,尚可政,王式功;2002年春季中国沙尘天气与物理量场的相关分析[J];中国沙漠;2003年06期 |
18 |
张凯,高会旺,张仁健,盛立芳,毛震,朱燕君;2000~2002年青岛地区沙尘天气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4年03期 |
19 |
杨素梅;;睁眼细看沙尘暴[J];知识就是力量;2006年05期 |
20 |
;2010年春季青海风灾沙尘天气为30年来最多[J];青海气象;201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