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秋季积层混合云云物理结构个例分析
【摘要】:综合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激光雨滴谱仪观测的雨滴谱资料、L波段探空秒数据、卫星反演资料、以及其它常规资料,分析了2009年8月29日积层混合云云物理结构。(1)这是一次典型的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主体降水持续10个小时,雨强最大为6.5mm/h,一般雨强小于3.0mm/h,雨强随时间有明显的起伏变化。雨滴浓度在5-300个之间,雨滴谱以双峰和多峰型为主。(2)探空秒数据分析的云垂直结构显示,降水云以冷云为主,暖层发展不好。(3)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表明整个降水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降水前期、初始、发展成熟和减弱阶段,不同阶段的回波结构明显不同。反射率因子随高度降低的垂直变化率显示,降水初始、发展和减弱阶段在4.2-9.0km随着高度降低回波增长率由4dBz/km逐渐增加到6dBz/km,降水粒子由凝华增长转为碰并和凝华增长。而在3.0-4.2km高度,回波增长率则有很大的差别,只有发展成熟期具有大的正回波增长率,冰雪晶间的粘连增长占主导地位。(4)综合各种资料,可以判断本次降水过程冷云发展充分,冰晶浓度不大,存在人工增雨潜力。但低层暖云发展不好,又不利于人工增雨作业。因此,判断人工增雨潜力,不但要关注冷云的增雨条件,还要考虑暖云的发展情况。综合利用各种不同的资料,可以有效地研究云的结构和发展演变规律,推断降水粒子的增长机制。但如何定量分析降水粒子在冷、暖云中的增长条件,判断增雨潜力,特别是在考虑冷、暖云配置关系条件下的增雨潜力,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
|
|
1 |
蒋义芳;尹东屏;刘安宁;李进喜;吴海英;;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J];气象科学;2011年03期 |
2 |
;[J];;年期 |
3 |
;[J];;年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