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5·6”强风雹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摘要】:利用常规观测、NCEP分析场及雷达、自动站等资料对重庆"5·6"强风雹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过程是在中高纬"一脊一槽"型的天气尺度经向环流形势下,乌拉尔山高脊前西北气流中的短波槽快速东南移,引导冷空气南下触发的强风雹天气过程。②过程前有强烈的上干下湿的水汽配置和不稳定能量的积累。③副热带高空急流、高空短波槽、西南低涡、地面冷锋等各层天气系统的耦合为上升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条件。④Cape、Ki、Si高值区边缘的的强指数梯度区以及Cin的小值区对大风冰雹的预报有重要的指示意义。⑤雷达回波显示整个过程与两个多单体对流云团有关,前者A是一个移动较快的普通多单体,后者B是前者触发形成的多单体风暴,强回波具有三体散射、弱回波区等多单体风暴的冰雹回波特征,中层径向辐合和反射率因子核心的反复上升下降是不断促成冰雹和下击暴流形成,造成地面大风和冰雹的重要原因。⑥重庆垫江和梁平附近东北-西南向的槽状地形是形成此次多单体风暴的重要条件。地形对冷空气的移动方向和对流云团的初生位置有引导作用,通过阻挡冷空气的快速移动保持对流发展区为相对暖区,也为强对流的发展移动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地形的伸展方向与中高层气流方向的一致性,保证了强对流发展方向不受地形的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