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沙尘天气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摘要】:利用克拉玛依气象站48a来(1961—2008年)沙尘观测资料,研究沙尘天气的长期变化趋势及沙尘日风向、风速特征,探讨其成因。结果显示:(1)克拉玛依48a年共出现沙尘天气187次,年平均4次。(2)沙尘暴天气60~70年代较多,占其总次数的68.7%,80年代开始明显减少。沙尘暴天气往往伴随有扬沙,此类天气过程占到沙尘暴总次数的81%;扬沙天气70年代出现频率最大,60、80、90年代相当,2000年代明显减少;浮尘天气60-80年代持续增多,合计占其总次数的84%,90年代开始大幅减少。(3)克拉玛依沙尘天气春季最多,占其总次数的61.3%,冬季最少,仅占3.6%。春季浮尘天气最多,其次是扬沙天气。夏季扬沙天气最多,其次是沙尘暴;秋季扬沙、浮尘出现次数相当,沙尘暴较少。而冬季各类沙尘天气出现次数相近。(4)克拉玛依持续时间长的沙尘暴出现频次较少,且主要分布在春季。沙尘暴天气伴随偏西风最多,占其总次数的89%。伴随8级以上大风的频率高达92%,10级以上大风为78%,持续时间TS≥3小时的沙尘暴均伴随11级以上大风,说明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最主要因子。但从10级大风天气各季节出现沙尘暴比率不足25%可见,强大风并不是克拉玛依产生沙尘暴的充分条件。11级以上强大风春季出现沙尘暴的比率很高,这一结论对预报春季沙尘暴天气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扬沙天气常伴有8级以上偏西大风。连续的扬沙天气主要出现在春季。(5)连续浮尘天气主要出现在春季,4月频率最大,其次是秋季的11月。浮尘天气偏西风最多并以6级以上大风为主,其次是偏东风以4-5级为主。持续浮尘天气伴随偏东风的频率明显增大;持续浮尘天气的成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准噶尔盆地西北大风过后,地面气压场呈明显东高西低,近地面转为偏东风,被前期西北大风卷起的沙尘,自高空缓慢沉降时随偏东风回流。另一种是盆地东部至腹地出现偏东大风,大量沙尘被卷入空中并随偏东气流输送到克拉玛依上空。
|
|
|
|
1 |
张丹梅;近50年阜新地区沙尘天气变化分析[J];辽宁气象;2003年02期 |
2 |
刘海波;李新建;;塔中石油基地沙尘天气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09期 |
3 |
邹旭恺;张强;;2006年沙尘天气解析[J];中国减灾;2006年05期 |
4 |
张平,杨德保,尚可政,王式功;2002年春季中国沙尘天气与物理量场的相关分析[J];中国沙漠;2003年06期 |
5 |
雷向杰,胡春娟,田武文,郭菊娥;陕西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影响分析[J];气象;2003年12期 |
6 |
王式功,王金艳,周自江,尚可政,杨德保,赵宗锁;中国沙尘天气的区域特征[J];地理学报;2003年02期 |
7 |
李青春,吴正华;北京地区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S1期 |
8 |
陈凯;宁夏沙尘天气监测的开展及沙漠化防治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2003年03期 |
9 |
方翔,郑新江,陆均天,孙家民,屠志方,李梦先,王国胜,周卫东;2002年春季北京沙尘天气成因及源地分析[J];国土资源遥感;2002年04期 |
10 |
王锡稳,孙兰东,冀兰芝,冯建英;甘肃沙尘天气变动趋势[J];气象科技;2002年03期 |
11 |
冯志亮,郭志强,申建华,何会云,吴学玲;吕梁地区沙尘天气分析及预测[J];山西气象;2002年03期 |
12 |
张志刚,陈万隆;影响北京沙尘源地的气候特征与北京沙尘天气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
13 |
刘鸿雁,田育红,丁登;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和河北坝上地区不同地表覆盖类型对北京沙尘天气物源的贡献[J];科学通报;2003年11期 |
14 |
;中国沙尘暴源区沙尘天气首次减少[J];草业科学;2009年12期 |
15 |
吴占华;任国玉;徐卫丽;刘瑞兰;;我国北方沙尘天气的气候成因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1年03期 |
16 |
郑新江,罗敬宁,陆文杰;2000年春季沙尘天气的监测、评估与对策[J];甘肃气象;2001年02期 |
17 |
王国勤,尤莉;2002年沙尘暴发生特点、原因及2003年春季沙尘天气展望[J];内蒙古气象;2003年01期 |
18 |
邵亚平;沙尘天气的数值预报[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4年01期 |
19 |
陈大兴;;2006年一季度宁夏沙尘天气实况监测[J];科技资讯;2006年31期 |
20 |
刘海波;李新建;;塔中石油基地沙尘天气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