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判据研究
【摘要】:降雨是一个比地质环境条件更为活跃的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往往成为斜坡失稳的决定性因素,秦巴山区地处南北冷暖气流交汇带,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700~1000mm,山地气候特征明显,降水随高度变化而变化,沿秦岭山脉垂直递增[1],同时境内公路、铁路和高速公路纵横交错,路两侧大量坡面切割失稳,形成秦巴山区地质灾害的诱因多,预报预警指标(判据)复杂。李昭淑[2]对秦巴山区的重大泥石流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许多研究结果;孙果梅[3]、王川[4]、郁淑华[5]、李玉文[6]、惠振德[7]、张永双[8]等用诱发地质灾害降雨量临界值研究了秦巴山区地质灾害以日为单位的预报预警指标;李芳[9]等结合GIS技术制作了基于GIS系统的秦巴山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王雁林[10]用典型区域按滑坡类型研究了秦巴山区地质灾害预报指标,上述这些判据在时间尺度上是以日为单位进行预报预警;空间尺度上以县为区域代表,在此基础上,本文用秦巴山区1975-2007年的地质灾害资料和对应水文、气象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地质灾害与降水类型和强度的关系,在时间尺度上详细分析了地质灾害发生前10日、当日、小时雨量与地质灾害发生的关系和临界值,在空间尺度上分析研究了各易发区地质灾害发生与降水的各种关系和临界值,最后用日综合雨量参量分析确定了各易发区地质灾害发生的预报预警判据,该判据在时间尺度上细化到小时,不仅用于以日为单位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更重要的是用于以小时为单位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在空间尺度上分解到地质灾害各易发区,也可以分解到各乡镇或地质灾害隐患点,使地质灾害预报预警趋于精细化、无缝隙,有效提高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的时效和准确率。
|
|
|
|
1 |
张永双,曲永新,何锋,吴树仁,闫振西,杨为民,石菊松;秦巴山区宁陕县城坡面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年05期 |
2 |
赵士鹏;中国山洪灾害系统的整体特征及其危险度区划的初步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1996年03期 |
3 |
刘兴昌;秦岭水文特征及其对泥石流影响的初步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5期 |
4 |
孙果梅,况明生,曲华;陕西秦巴山区地质灾害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5年05期 |
5 |
杜惠良;钮学新;殷坤龙;谢剑明;刘礼领;;浙江省滑波、泥石流多发区气象预警研究[J];高原气象;2006年01期 |
6 |
惠振德;秦岭大巴山地区山地灾害及减灾对策[J];自然灾害学报;1994年03期 |
7 |
王雁林;;陕南地区滑坡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及其防范对策探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5年04期 |
8 |
郁淑华;四川盆地泥石流、滑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气象成因分析[J];高原气象;2003年S1期 |
9 |
郁淑华,何光碧,徐会明,高文良;泥石流滑坡发生的降水预报方法与雨量标准——以四川省盆地区域为例[J];山地学报;2005年02期 |
|
|
|
|
|
1 |
李铁锋;徐岳仁;潘懋;丛威青;温铭生;连建发;;基于多期SPOT-5影像的降雨型浅层滑坡遥感解译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06年03期 |
2 |
孙厚才,沙耘,黄志鹏;山洪灾害研究现状综述[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4年06期 |
3 |
贺素娣;汉江流域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对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7年03期 |
4 |
唐川,朱静;基于GIS的山洪灾害风险区划[J];地理学报;2005年01期 |
5 |
崔鹏,韦方强,谢洪,杨坤,何易平,马东涛;中国西部泥石流及其减灾对策[J];第四纪研究;2003年02期 |
6 |
韩金良;吴树仁;李东林;谭成轩;张永双;孙炜峰;乔子江;;秦巴地区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与成因[J];地质科技情报;2007年01期 |
7 |
文斌;赵晓铃;谢骞;;北京市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系统设计研究[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7年04期 |
8 |
陈栋,郁淑华,江玉华;青藏高原东部泥石流滑坡的雷达监测研究[J];高原气象;2004年S1期 |
9 |
杜惠良;钮学新;殷坤龙;谢剑明;刘礼领;;浙江省滑波、泥石流多发区气象预警研究[J];高原气象;2006年01期 |
10 |
王仁乔;周月华;王丽;柯怡明;;湖北省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及降雨区划研究[J];高原气象;2006年02期 |
|
|
|
|
|
1 |
李树德;滑坡型泥石流形成机理[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
2 |
肖汉忠;降雨对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的基本作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
3 |
吴正华,储锁龙;北京泥石流暴雨基本特征[J];大气科学;1992年04期 |
4 |
毕宝贵,刘月巍,李泽椿;2002年6月8~9日陕南大暴雨系统的中尺度分析[J];大气科学;2004年05期 |
5 |
殷坤龙,汪洋,唐仲华;降雨对滑坡的作用机理及动态模拟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2002年01期 |
6 |
谢剑明,刘礼领,殷坤龙,杜惠良,钮学新;浙江省滑坡灾害预警预报的降雨阀值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2003年04期 |
7 |
高速,周平根,董颖,李媛,朱晓东;泥石流预测、预报技术方法的研究现状浅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2年03期 |
8 |
郁淑华;四川盆地泥石流、滑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气象成因分析[J];高原气象;2003年S1期 |
9 |
阿迈德·迪狄安·迪阿罗,刘晓阳,毛节泰,朱元竞;卫星雷达联合重构大尺度流域降水场[J];高原气象;2004年01期 |
10 |
陈栋,郁淑华,江玉华;青藏高原东部泥石流滑坡的雷达监测研究[J];高原气象;2004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