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亚洲夏季风北边缘监测与天气气候特征
【摘要】:季风活动的不同必然会造成季风影响区域的不同,影响区域的边界区域称为季风边缘带。亚洲夏季风最北边缘位置的波动不仅对其北边缘带的"干"与"湿"等天气气候异常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夏季风区内的天气气候异常与夏季风北边缘进程的异常活动也密切相联。与此同时,夏季风北边缘的多时间尺度变率与海洋状况异常、季风强弱以及中高纬地区西风带的扰动等有密切关系。关于夏季风北边缘的深入研究一方面可为副热带地区短期气候预测提供思路和线索,另一方面还可进一步丰富季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业务意义和学术意义。
|
|
|
|
1 |
刘晓东,瞿章;北半球平流层环流与亚洲夏季风关系的初步分析[J];气象学报;1991年02期 |
2 |
武炳义,王东晓,黄荣辉;冬季热带西太平洋海平面气压与后期亚洲夏季风的关系(英)[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3年04期 |
3 |
管兆勇,徐建军,哈承智;亚洲夏季风结构和变动与大气运动流场的斜压和正压特征:正压模分析[J];气象学报;1997年05期 |
4 |
吴立新;孟素婧;刘征宇;;海洋在亚洲夏季风对全球变暖响应中的作用(英文)[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
5 |
晏红明,杞明辉,肖子牛,陈艳;冬季亚洲大陆的热力差异对亚洲季风活动的影响[J];大气科学;2005年04期 |
6 |
张顺利,陶诗言;青藏高原积雪对亚洲夏季风影响的诊断及数值研究[J];大气科学;2001年03期 |
7 |
黎伟标,纪立人;亚洲夏季风活动激发的北半球大气环流遥相关型[J];大气科学;1997年03期 |
8 |
王叶堂;何勇;侯书贵;;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对亚洲夏季风降水影响的研究[J];冰川冻土;2008年03期 |
9 |
邹立尧,刘宣飞;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对亚洲夏季风影响的数值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10 |
丛菁;管兆勇;王黎娟;;夏季亚澳季风区两支越赤道气流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夏季风活动的联系[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
11 |
杨修群,谢倩,黄士松;北极冰异常对亚洲夏季风影响的数值模拟[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4年05期 |
12 |
汤绪;陈葆德;梁萍;钱维宏;;有关东亚夏季风北边缘的定义及其特征[J];气象学报;2009年01期 |
13 |
刘晓东,瞿章;北半球平流层环流与亚洲夏季风[J];科学通报;1989年18期 |
14 |
过霁冰;陈渭民;徐杰;;亚洲夏季风区气候平均季节内振荡扰动动能的结构和传播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
15 |
陈丽娟,吕世华,罗四维;青藏高原春季积雪异常对亚洲季风降水影响的数值试验[J];高原气象;1996年01期 |
16 |
李永平,何金海;南半球冷空气活动影响北半球夏季风的对比试验[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
17 |
罗京佳,何金海;亚洲夏季风建立格局和南海季风爆发特征及其成因初探[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
18 |
李国庆,陈瑞荣;亚洲夏季风西南气流形成机制的探讨[J];中国科学A辑;1981年09期 |
19 |
何金海,朱乾根;T_(BB)资料揭示的亚澳季风区季节转换及亚洲夏季风建立的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1996年01期 |
20 |
殷永红,倪允琪,史历;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异常及与全球中低纬海温异常关系的诊断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