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季风指数与鹤壁市汛雨旱涝关系
【摘要】:在鹤壁市两县汛雨气候特征分析基础上,对影响鹤壁市汛期旱涝的主要物理要素进行相关分析,选取相关系数最好的冬季东亚季风指数与鹤壁旱涝趋势进行分析,在2001-2008年汛雨趋势检验与预报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
|
|
1 |
钟元;顾骏强;滕卫平;雷媛;;浙江省汛期旱涝趋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7年01期 |
2 |
邓自旺,高建芸,周晓兰,张容焱,宋德众;近500a福建汛期旱涝变化特征[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3 |
徐爱华;1990~2000年旱涝趋势估计[J];黑龙江气象;1995年03期 |
4 |
马振锋;1995年短期气候预测技术方法评述[J];四川气象;1996年03期 |
5 |
匡正,季仲贞,林一骅;华北降水时间序列资料的小波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0年03期 |
6 |
陈运贤;;120°E上秋、冬、春平均西风急流轨迹形态特征与浙江汛期旱涝的关联[J];浙江气象;1980年04期 |
7 |
江滢;东亚季风指数分类初析[J];气象;2005年05期 |
8 |
肖嗣荣;海河流域汛期旱涝环流特征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1988年03期 |
9 |
薛美莲,裘建强;埃尔-尼诺现象与杭州近百年旱涝的关系及其旱涝趋势展望[J];海洋预报;1989年01期 |
10 |
蔡尔诚;;从波状低云的“冷源”作用展望1999年夏季旱涝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1999年03期 |
11 |
徐玉祥,李建军;西藏高原-赤道东太平洋热力差异等因子与陕西汛期旱涝的关系[J];高原气象;1989年03期 |
12 |
唐佑民;我国旱涝气候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
13 |
谢庄,曹鸿兴,李慧,张雷刚,陈道东;近百余年北京气候变化的小波特征[J];气象学报;2000年03期 |
14 |
高炬;王繁强;黄祖英;;小波分析在陕西省旱涝气候预测中的应用[J];陕西气象;2006年06期 |
15 |
王子缘,蔡娴茹;汛期旱涝划分的探讨和降水序列X─11方法应用[J];气象科学;1996年02期 |
16 |
蔡学湛,吴滨,温珍治;ENSO循环对西太平洋副高和福建汛期旱涝的影响[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
17 |
杨万春;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与曲江汛期旱涝和冬季冷暖的统计关系分析[J];广东气象;2004年04期 |
18 |
贾小龙;王谦谦;;东北地区汛期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06年02期 |
19 |
杨明;徐海明;李维亮;刘煜;;近40年东亚季风变化特征及其与海陆温差关系[J];应用气象学报;2008年05期 |
20 |
方茸;周后福;屈雅;;基于江淮分水岭地区的Z指数修正[J];气象;2010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