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承灾体脆弱性指标体系与精细量化模型研究
【摘要】:灾害损失的严重性由致灾环境的危险性和承灾体的脆弱性决定的。承灾体脆弱性研究对灾害风险管理、区域防灾减灾、减灾投资以及灾害保险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建立了针对自然灾害的区域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附加GIS的精细化土地类型,对承灾体脆弱性做了基于精细网格的量化模型研究。并以德清县自然灾害区划为例进行了试验。
|
|
|
|
1 |
史培军;再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自然灾害学报;1996年04期 |
2 |
谢云;晋陕蒙接壤区农业灾情系统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
3 |
特瑞·璋格,关妍;与灾害风险共存——危机管理与减少灾害风险管理比较[J];中国减灾;2005年02期 |
4 |
樊运晓,罗云,陈庆寿;区域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地质;2001年01期 |
5 |
隋欣,杨志峰;青海省沿黄12县自然灾害活动特征及承灾体脆弱性评价[J];灾害学;2004年03期 |
6 |
;引入保险机制 分散灾害风险[J];中国减灾;2004年05期 |
7 |
樊运晓,陈庆寿,罗云;区域减灾与可持续发展[J];灾害学;1999年03期 |
8 |
何爱平;何炼成;;我国灾害问题的严重性及可持续消费发展研究[J];消费经济;2009年01期 |
9 |
苏桂武,高庆华;自然灾害风险的行为主体特性与时间尺度问题[J];自然灾害学报;2003年01期 |
10 |
樊运晓,高朋会,王红娟;模糊综合评判区域承灾体脆弱性的理论模型[J];灾害学;2003年03期 |
11 |
李新运,常勇,李望,尹建中,温武军;重大工程项目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1998年04期 |
12 |
苏桂武,高庆华;自然灾害风险的分析要素[J];地学前缘;2003年S1期 |
13 |
高军;刘先涛;吴芳芳;王睿;;川渝地区天然气开采引发灾害风险的致灾机理探讨[J];管理科学文摘;2008年03期 |
14 |
黄崇福,史培军;城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的二级模型[J];自然灾害学报;1994年02期 |
15 |
黄崇福,史培军;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价的数学模型[J];自然灾害学报;1995年02期 |
16 |
孙绍骋;灾害评估研究内容与方法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01年02期 |
17 |
陈艳艳,刘小明,任福田;交通路网灾害风险系统影响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2年04期 |
18 |
王锋;;要重视承灾体的考察研究[J];灾害学;1991年03期 |
19 |
关贤军;徐波;尤建新;;城市灾害风险的基本构成要素[J];灾害学;2008年01期 |
20 |
樊运晓,罗云,陈庆寿;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指标中的量化方法探讨[J];灾害学;200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