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北极海冰与我国夏季降水变化的关系
【摘要】:本研究揭示了春季北极海冰与我国夏季降水变化的关系,提出了两种可能的联系机理,来解释春季北极海冰与我国夏季降水变化的关系:(1)春季北极海冰与欧亚大陆积雪一致性变化及其对后期大气纬向遥相关波列的影响,进而影响我国夏季降水异常的空间分布;(2)夏季北极偶极子异常是连接春季北极海冰与我国夏季降水变化的中介。研究指出,春季北极海冰变化可以作为预测我国夏季降水异常的前期信号,春季北极海冰与夏季降水的关系是东亚季风所无法解释的。
|
|
|
|
1 |
杨士恩;张新华;王启;;山东夏季降水异常的前兆信号特征[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7年01期 |
2 |
刘晓东,焦彦军;东亚季风气侯对青藏高原隆升的敏感性研究[J];大气科学;2000年05期 |
3 |
周后福;陈晓红;;基于EOF和REOF分析江淮梅雨量的时空分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4 |
李东辉;谭言科;张瑰;叶志敏;;东亚冬夏季风对热带印度洋秋季海温异常的响应[J];热带海洋学报;2006年04期 |
5 |
张友姝;史玉光;张恒德;孙燕;;新疆夏季降水异常的时空特征及北极涡与阻塞高压对其的影响[J];干旱区地理;2007年06期 |
6 |
谭桂容;孙照渤;朱伟军;苗春生;;2007年夏季降水异常的成因及预测[J];大气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
7 |
孙燕;朱伟军;魏建苏;吴海英;赵凯;;江苏夏季旱涝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
8 |
周连童;;欧亚大陆干旱半干旱区感热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J];大气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
9 |
武炳义;张人禾;;东亚夏季风年际变率及其与中、高纬度大气环流以及外强迫异常的联系[J];气象学报;2011年02期 |
10 |
刘丽;杨若文;邢冬;曹杰;;ENSO发展和衰减阶段对云南夏季降水的影响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11年02期 |
11 |
何金海,刘芸芸,常越;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及其水汽输送和环流特征分析[J];干旱气象;2005年01期 |
12 |
贾小龙,王谦谦,周宁芳;近50a东北地区降水异常的气候特征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13 |
刘彩红;朱西德;石顺吉;徐明;;“三江源”夏季降水异常与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J];气象;2009年07期 |
14 |
孙力,安刚,丁立,沈柏竹;中国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的气候分析[J];气象学报;2000年01期 |
15 |
殷永红,倪允琪,史历;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异常及与全球中低纬海温异常关系的诊断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
16 |
闵锦忠,李春,吴芃;夏季热带西太平洋对流与长江中下游降水关系的研究[J];大气科学;2005年06期 |
17 |
郭锐;智协飞;;2003年夏季我国南方大旱天气学背景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
18 |
毛文书;朱克云;黄可蔚;周强;;川渝地区夏季降水异常水汽输送差异[J];自然资源学报;2010年02期 |
19 |
彭模;韩雪;陈茂钦;;中国夏季降水雨型雨带与印度洋海温变化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
20 |
任宏利,高丽,张培群,李维京;相空间中划分大尺度异常雨型的进一步研究[J];气象学报;200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