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元慧慧胡姝李杰赵钊  
【摘要】:本文利用数值模式的高分辨率模拟结果研究了夏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短期强度变化过程中的中尺度结构以及动量输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急流强度短期变化以急流轴线为界,北侧增强,南侧减弱,正负值分界线与急流轴线走向一致。在急流强度增大的区域中有若干中尺度扰动。对西风动量水平输送散度和垂直输送的诊断分析表明,急流的入口区的右侧主要为西风动量水平通量辐散区,左侧为辐合区,而出口区的右侧为辐合区,左侧为辐散区,相应有动量的上传、下输运动。但辐合辐散区域不是大尺度均匀分布,其中包含很多中尺度辐合辐散中心,位置与地面中尺度地形相对应。西风动量的垂直输送与西风动量水平通量散度分布较一致,数值小约一个量级,垂直输送最大处位于中尺度地形上空。高空急流动量收支可能受到中尺度地形的影响,在地形的上空西风动量水平输送比没有地形区域大2~3倍,其对应高空动量辐散区,相应有西风动量上传。虽然中尺度地形对动量输送的极值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尺度较小,对急流整体强度变化影响不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谌芸,李泽椿;青藏高原东北部区域性大到暴雨的诊断分析及数值模拟[J];气象学报;2005年03期
2 朱莉;鲁亚斌;李华宏;胡娟;李湘;;低纬高原一次强对流暴雨M_βCSs结构特征及成因的数值模拟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元慧慧;钟中;李杰;郑红莲;张春华;;副热带高空急流的非地转平衡特征[J];大气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4 王丽娟;赵琳娜;寿绍文;王俊超;;2009年4月北方一次强沙尘暴过程的特征分析和数值模拟[J];气象;2011年03期
5 高坤,翟国庆,俞樟孝,屠彩虹;华东中尺度地形对浙北暴雨影响的模拟研究[J];气象学报;1994年02期
6 钟卫国;罗四维;;大中地形对近地面层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J];高原气象;1989年02期
7 李崇银;大气科学数值模拟[J];地球科学进展;1991年05期
8 吴洪宝;月平均气温预报中初始场作用的估计[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1年S1期
9 袁建强,孙照渤,章基嘉,陈葆德;水平扩散对东西风带模拟的改进[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1年S1期
10 徐枝芳,党人庆,葛文忠;卫星资料在暴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5年03期
11 王钟睿,钱永甫;印度洋、南海和东南沿海海温异常影响江淮流域6~7月降水量的分析及数值模拟[J];应用气象学报;2005年04期
12 覃丽;“2004.7.21”广西柳江流域致洪暴雨的中尺度数值模拟及几种数值预报产品分析[J];广西气象;2005年S1期
13 邹旭东;;辽宁一次雷暴过程的天气系统模拟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5年04期
14 牛震宇;张立凤;;基于集合预报思想对一次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15 杨帅;丁治英;徐海明;;梅雨暴雨中高低空急流与西南涡的活动[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6 蔡芗宁;寿绍文;钟青;;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暴雨数值模拟的影响[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7 褚昭利;崔宜少;李建华;;一次局地性暴雪的数值模拟及分析[J];山东气象;2006年02期
18 周雨华;刘志雄;谭一洲;尹忠海;黄小玉;彭双姿;;湖南新邵太芝庙乡特大致洪暴雨分析[J];气象;2006年11期
19 侯建忠;王繁强;方建刚;李平;;黄土高原一次冷涡飑线的综合分析与数值模拟[J];高原气象;2007年02期
20 李俊;张绍东;易帆;;重力波包在中层大气温度波导中传播的数值模拟[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通;元慧慧;李杰;李媛;;急流增强过程中的中尺度动量输送特征分析[A];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元慧慧;胡姝;李杰;赵钊;;高空急流强度变化的中尺度动量输送特征[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季风动力学论坛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李林堂;薄俊东;祁磊;;中尺度复杂地形对北京“12.7”强降雪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中尺度天气动力学、数值模拟和预测”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4 倪天君;车向前;元慧慧;李文通;解晓辉;汤永;;高空急流非地转平衡特征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季风动力学论坛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余运河;屈述军;;重庆地区暴雨的数值模拟和预报[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海山;俞淼;R.E.Dickinson;戴永久;;东亚区域陆面过程多模式集合模拟系统及初步结果分析[A];第七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7 邓华;;Grell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模拟华南暴雨能力初探[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黄泓;孙预前;;台风“云娜”暴雨数值模拟及研究[A];第二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刘华强;朱其国;黄雪辉;李权宝;;青藏高原积雪对强ENSO事件的响应[A];第三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李晖;蒋红;佟鼎;黄宁;;坡面风沙运动的风洞实验及数值模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濮梅娟;暴雨天气动力过程及强降水增幅机理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2 胡鹏;南海夏季风建立与南亚高压重建及其数值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3 李柏;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及同化在暴雨中尺度天气系统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5年
4 周非非;层状云系人工增雨潜力的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5 张立祥;东北冷涡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6 胡婷;中国区域气溶胶的光学厚度特征和气候效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7 江雯倩;交互式协同空间天气数值模拟框架及可视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周玲丽;登陆台风短时暴雨中的中β尺度辐合线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毕云;平流层水汽与甲烷的分布和变化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廉丽姝;三江源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区域气候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廷仁;东北地区暴雨、强对流天气的数值模拟诊断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2 王健;辽宁地区暴雨强对流天气的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3 杨波;鲁中地形影响中尺度对流性天气过程的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谷文龙;长江下游梅雨锋中尺度涡旋统计分析与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5 王淑云;干侵入在环渤海地区秋季暴雨中的作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6 刘敏;东北冷涡的多普勒雷达资料特征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7 郑仙照;闽东一次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8 崔雅琴;三维对流云数值模式的改进与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9 曹文博;云迹风资料同化在中尺度数值模拟中的试验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10 黄蔚薇;沙尘气溶胶表面变性影响区域降水的数值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朱江 冯明农;风能项目组研讨数值模拟产品共享[N];中国气象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赵雪;从自然王国走向必然王国[N];科技日报;2000年
3 曹冀鲁;气象科技把脉宜居城市[N];中国气象报;2005年
4 彭莹辉;杨绮薇;钱光明;问风广东[N];中国气象报;2005年
5 王国全;京津冀联合攻关人影科技项目[N];中国气象报;2007年
6 王素琴刘晓林;中国气象局特聘专家学术报告会召开[N];中国气象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陆铭;防汛是天大的事[N];中国气象报;2011年
8 记者 乔地 通讯员 王占波;河南人工影响天气有新技术[N];科技日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任庆烽;人工影响天气轨道 建设优良的人影监测作业系统[N];中国气象报;2006年
10 韩宗坡;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成立[N];中国气象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