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干旱对江苏农业的影响
【摘要】:2008-2009年冬季,江苏淮北地区出现严重冬旱。本文基于农田土壤水分平衡原理,结合降水时空分布情况、在田作物受灾调查资料,分析了此次江苏干旱发生的特点;根据历史气象资料、历年冬季旱情、粮食产量资料,研究了江苏省1961~2009年冬季干旱发生规律,探讨了冬季干旱对江苏夏熟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认为,此次江苏淮北地区的干旱对在田作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越冬后苗情素质的下降,只要中后期气象条件适宜,仍可取得丰收;冬季淮北干旱十年七遇,此时小麦、油菜尚未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生育期,冬旱对夏粮产量影响较小。
|
|
|
|
1 |
姚玉璧;张存杰;邓振镛;董安祥;张秀云;魏锋;杨金虎;;气象、农业干旱指标综述[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年01期 |
2 |
李星敏;杨文峰;杨小丽;李艳丽;;干旱指标在陕西省应用的敏感性分析[J];中国沙漠;2009年02期 |
3 |
马延庆;刘新生;刘长民;马文;王英;;渭北旱塬近40年降水波动特征及作物干旱指标分析计算[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年05期 |
4 |
佟长福;郭克贞;佘国英;畅利毛;戴佳信;段恒荣;郭瑞萍;;西北牧区干旱指标分析及旱情实时监测模型研究[J];节水灌溉;2007年03期 |
5 |
刘代勇;梁忠民;赵卫民;刘晓伟;易知之;;TOPSIS客观赋权法在干旱综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1年06期 |
6 |
韩海涛;胡文超;陈学君;王乃昂;李钢;;三种气象干旱指标的应用比较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年01期 |
7 |
张月华;耿燕;;乌鲁木齐地区一种新的干旱指标的探讨[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8年06期 |
8 |
乔丽;杜继稳;薛春芳;李青;吴林荣;;干旱指标在陕西省适用性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年02期 |
9 |
田宏,徐崇浩,彭骏,陈文秀;四川盆地干旱动态评估指标的研究[J];气象;1998年04期 |
10 |
宗吉;巴桑次仁;;山南地区沿江干旱成因分析[J];西藏农业科技;2006年03期 |
11 |
刘永忠,李齐霞,孙万荣,靳鲲鹏,王根全,李万星;气候干旱与作物干旱指标体系[J];山西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
12 |
侯琼;陈素华;乌兰巴特尔2;;基于SPAC原理建立内蒙古草原干旱指标[J];中国沙漠;2008年02期 |
13 |
陈玉秀;翟志军;李俊有;;松山区旱灾与粮食产量的关系[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年04期 |
14 |
王劲松;张洪芬;;西峰黄土高原土壤含水量干旱指数[J];土壤通报;2007年05期 |
15 |
王俊;胡继超;袁学所;吴有华;;基于动态干旱指数的区域干旱识别系统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
16 |
任瑾,徐明华;甘肃省1960~1989年的干旱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3年01期 |
17 |
;淮北地区小麦需肥规律及高效施肥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1996年07期 |
18 |
程相坤,徐东进,曾国良;叶尔羌河流域农业干旱分析[J];气象科技;1997年02期 |
19 |
孙艳玲;司振江;滕云;;松嫩平原玉米种植区域旱情分析[J];黑龙江水专学报;2010年01期 |
20 |
包宗坤;李俊有;刘峰;;宁城县干旱灾害风险辨识及防御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