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钱黎明,张抱膝;大气污染物致突变研究中的Breakpoint回归[J];生物数学学报;1997年01期 |
2 |
田昱,沈俊卿,李平,朱运松;PAI-2及其突变体的生物化学性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2000年02期 |
3 |
黄晓东,陈瑞冠,顾学范;Pax 8基因与甲状腺发育[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0年03期 |
4 |
诸建辉,郑力行,汤伯明,张竹梅,边建超;温度调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过氧化氢酶基因多态[J];复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1年06期 |
5 |
刘春红,杨培才,曾庆存;平流层臭氧均相光化学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对Cl_x和NO_x排放强度变化的响应[J];中国科学D辑;1997年05期 |
6 |
董京飞,Chester Li,Alicia J.Schade,Lily Sun,Larry V.McIntire,Jose A.Lopez;血小板糖蛋白Ⅰbα因子突变(A156V)导致其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相互作用缺陷[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0年09期 |
7 |
胡念平,詹文华,晏仲舒,郭漫红,吕新生;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初探[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S2期 |
8 |
黄文燕,罗兆明,David Wyllie,Eva E.Qwarnstrom;I型IL-1受体的结构与其转运功能相关的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1年02期 |
9 |
苑金香,李学红,李冬玲;线粒体DNA研究进展[J];昌潍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
10 |
郑泽权,谢平,蔡伟;小波变换在非平稳水文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初步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01年03期 |
11 |
江高峰,庄志雄;hMTH1修复基因研究进展[J];卫生毒理学杂志;2002年01期 |
12 |
贺智敏,陈主初;EB病毒潜伏性膜蛋白CTAR-2突变体的构建及功能分析[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2003年03期 |
13 |
房营光;土质边坡失稳的突变性分析[J];力学与实践;2004年04期 |
14 |
朱如曾;光滑平面上对称充液腔体定常转动态的稳定性、分叉和突变[J];力学学报;1993年05期 |
15 |
严华生,曹杰;多元门限回归模型的一种建模方法[J];大气科学;1994年02期 |
16 |
孙凡;激光作用DNA的非线性量子遗传突变理论分析[J];激光生物学报;1998年02期 |
17 |
项希勇,穆星,纪晓东;突变理论在油气检测中的应用尝试[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98年04期 |
18 |
谢之康,范维澄,王清安;热学中非连续性现象的突变机理与分类:折叠突变[J];科学通报;2000年06期 |
19 |
谢之康,范维澄,王清安;热学中非连续性现象的突变机理与分类:尖点突变[J];科学通报;2000年09期 |
20 |
杨利群,李玉柱,吉廷艳;用费希尔最优分割法分析贵阳市温度、降水的气候突变[J];贵州气象;2000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