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Aere(2004)与超强台风Gloria(1963)路径分析
【摘要】: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台风Aere(2004)与超强台风Gloria(1963)路径做了分析,发现:台风Aere(2004)形成倒抛物线路径主要是由于其和Chaba台风之间发生藤原效应造成,而超强台风Gloria(1963)的倒抛物线路径则主要是由于台风进入鞍形场内后受850hPa气流引导以及其与西南涡相互作用造成的;同时在两个台风的分析中发现,台风的非对称结构对台风的移向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台湾岛同样对台风的移向有影响,但影响是否明显则和台风的强度有密切关系。另外,台风登陆后地形对台风移向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
|
|
|
1 |
程正泉;陈联寿;刘燕;彭涛涌;;1960—2003年我国热带气旋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07年04期 |
2 |
雷小途;近海地形对热带气旋移动影响的数值试验[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
3 |
陈联寿,孟智勇;我国热带气旋研究十年进展[J];大气科学;2001年03期 |
4 |
袁金南,谷德军,梁建茵;地形和边界层摩擦对登陆热带气旋路径和强度影响的研究[J];大气科学;2005年03期 |
5 |
李天然;吴婉萍;林良勋;;强台风“珍珠”异常路径的特点、成因及预报[J];广东气象;2006年03期 |
6 |
张建海;陈红梅;诸晓明;;台风Haitang(0505)登陆过程地形影响的数值模拟试验[J];海洋通报;2006年02期 |
7 |
施春红;9806号台风异常移动特征的初步分析[J];海洋预报;2000年01期 |
8 |
张文舟,吴增茂;台湾岛对台风移动路径影响的分析[J];海洋预报;1996年04期 |
9 |
薛根元,俞善贤,何凤翩,陈国勇,余越辉;0414号台风“云娜”的基本特征与强降水成因分析[J];科技导报;2004年09期 |
10 |
马镜娴,马奋华,王咏青;偶极子流在台风异常路径形成中的作用[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
|
|
|
|
|
1 |
董克勤,李曾中;海南岛地形对过岛台风影响的初步研究[J];大气科学;1980年03期 |
2 |
朱洪岩,陈联寿,徐祥德;中低纬度环流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暴雨特征的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00年05期 |
3 |
李英,陈联寿,徐祥德;水汽输送影响登陆热带气旋维持和降水的数值试验[J];大气科学;2005年01期 |
4 |
段丽,陈联寿;热带风暴“菲特”(0114)特大暴雨的诊断研究[J];大气科学;2005年03期 |
5 |
罗哲贤,陈联寿;台湾岛地形对台风移动路径的作用[J];大气科学;1995年06期 |
6 |
孟智勇,徐祥德,陈联寿;台湾岛地形诱生次级环流系统对热带气旋异常运动的影响机制[J];大气科学;1998年02期 |
7 |
徐祥德,陈联寿,解以扬,程朝晖;环境场大尺度锋面系统与变性台风结构特征及其暴雨的形成[J];大气科学;1998年05期 |
8 |
陈瑞闪,杨书郎,陈谋瑞;关于台风路径转折的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1期 |
9 |
施春红;9806号台风异常移动特征的初步分析[J];海洋预报;2000年01期 |
10 |
朱奇志,包澄澜;非常复杂的异常台风路径的卫星云图特征[J];海洋预报;2001年02期 |
|
|
|
|
|
1 |
韩秀兰,杨宁莉;中国自然科学论文国际合著研究[J];情报科学;1999年05期 |
2 |
李象玉,纪英惠,潘志祥;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J];气象;1999年09期 |
3 |
王园香;“99·4”特强寒潮过程的分析[J];新疆气象;1999年06期 |
4 |
李彩,肖岩,靳淑玲;北京幽门螺杆菌Ⅰ型和Ⅱ型抗体检测的意义[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9年07期 |
5 |
彭真明,梁国胜,王纬,樊振现,陈艳玲;砂、泥岩互层透镜体模型正演及分析[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1年02期 |
6 |
马崇明;中国现代化进程测度与分析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
7 |
任晓萍,肖协魁;吉安市2003年旱灾分析与思考[J];江西水利科技;2004年01期 |
8 |
刘福茂,刘玉山;江西干旱指数分析[J];江西水利科技;2004年01期 |
9 |
檀笑,叶锦韶,李朝晖;大豆油脂生产的污染源分析及污染防治[J];生态科学;2004年01期 |
10 |
张平周,欧阳首承;非绝热二维界面流的稳定性[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1990年Z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