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气象能见度的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在论述银川市区气象能见度气候特征的基础上,对气象条件:包括相对湿度、风速、地面气压、地面温度等方面对能见度的影响及其大气污染对能见度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1.银川市区气象能见度集中分布于11-30km的范围内;2.气象能见度具有明显的季、月和日变化。一年之中,以夏季能见度最高,冬季最低;各月中又以7月能见度最高,1月和12月为最低;一日之中,以早晨08时能见度为最低。3.各季08时能见度均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地面风速呈正相关。
|
|
|
|
1 |
胡江华,李汉斌,周建勋,张保民;夜间气象能见度的测量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
2 |
李子良;气象能见度的突变特征及其在预报上的应用[J];气象;1997年07期 |
3 |
郑景春;上海的能见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2期 |
4 |
韩通;;关于气象能见度几个问题的思考[J];干旱气象;1992年04期 |
5 |
柯金;;气象能见度的基本概念和目测资料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新疆气象;1990年05期 |
6 |
李子华;重庆市区气象能见度低劣的成因[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
7 |
;双目偏光能见度测定仪[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2期 |
8 |
邱金桓;北京等地气象能见度的变化特性分析[J];大气科学;1986年04期 |
9 |
吕伟涛,陶善昌,刘亦风,谭涌波,王本革;基于数字摄像技术测量气象能见度——双亮度差方法和试验研究[J];大气科学;2004年04期 |
10 |
蔡根妹;彭洪淼;;瑞典 QL1250型透射表[J];气象科技;1979年06期 |
11 |
王政;李邦宪;;气象能见度观测中的光差影响—黑洞效应[J];浙江气象;1993年01期 |
12 |
毛节泰,李建国;气象能见度与望远光度计[J];大气科学;1984年02期 |
13 |
谢兴生,吴兑,邓雪娇,黄颢辉;用CCD摄像机动态估算测量云雾含水量的初步试验[J];光学技术;2001年04期 |
14 |
王改利;雾探测器通过技术鉴定[J];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Annual Report;2002年00期 |
15 |
吕伟涛,陶善昌,谭涌波;双亮度差方法测量白天气象能见度时的误差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5年05期 |
16 |
魏建苏;孙燕;严文莲;陈曲;吴洁;;南京霾天气的特征分析和影响因子初探[J];气象科学;2010年06期 |
17 |
周景林;刘志刚;;能见度观测[J];气象科技;1980年S5期 |
18 |
耿加勤;不同用语能见度之间的差异[J];气象;2003年02期 |
19 |
濮江平;对比法测量气象能见度的理论分析[J];气象科学;1999年03期 |
20 |
吴建梅;孙金森;;气象条件对交通的影响[J];河南科技;2010年2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