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海温异常与北半球500hPa高度场的联系
【摘要】:本文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GISST海温资料,采用SVD、相关、合成等方法,对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和印度洋海温异常场进行了SVD分析,结果表明:印度洋海温异常可能存在对全球500hPa高度场变化的4-6个月左右的滞后响应。SVD分析结果显示:SVD1左场是印度洋地区海温一致的单极型模态,而右场出现了类似PNA遥相关型波列,说明ENSO对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的强迫影响在IOD发生之前就已存在。SVD2左场是IOD与ENSO的混合模态。IOD在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虽有很大不同,但前期500hPa高度场中高纬度均出现了较大的异常中心,意味着IOD事件的发生可能与全球环流系统的异常变动有关。
|
|
|
|
1 |
姜大膀,王会军,Drange Helge,郎咸梅;耦合模式长期积分中东亚夏季风与ENSO联系的不稳定性[J];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06期 |
2 |
张琼,钱永甫,张学洪;南亚高压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J];大气科学;2000年01期 |
3 |
谭言科,张人禾,何金海;热带印度洋海温的年际异常及其海气耦合特征[J];大气科学;2003年01期 |
4 |
赵其庚;对印度洋偶极子中海洋环流异常的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03年03期 |
5 |
陶诗言,张庆云;亚洲冬夏季风对ENSO事件的响应[J];大气科学;1998年04期 |
6 |
吴国雄,孟文;赤道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海气系统的齿轮式耦合和ENSO事件 I.资料分析[J];大气科学;1998年04期 |
7 |
晏红明,肖子牛,谢应齐;近50年热带印度洋海温距平场的时空特征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0年02期 |
8 |
陶诗言,张庆云,张顺利;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气候背景和大尺度环流条件[J];气候与环境研究;1998年04期 |
9 |
叶笃正,罗四维,朱抱真;西藏高原及其附近的流场结构和对流层大气的热量平衡[J];气象学报;1957年02期 |
10 |
黄士松,余志豪;副热带高压结构及其同大气环流有关若干问题的研究[J];气象学报;1962年S1期 |
|